網友提問:被扶養人生活費范圍
律師解答:最高人民法院《適用〈民法通則〉的意見》第147條規定:“侵害他人身體致人死亡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依靠受害人實際扶養而又沒有其他生活來源的人要求侵害人支付必要生活費的,應當予以支持,其數額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相關法律常識:
對扶養人生活費發放標準參照當地民政部門有關生活救濟的規定辦理。被扶養人是未成年人的,生活費給付至18周歲止;其他無勞動能力的人,生活費給付至死亡時止。
上述法律、行政法規和司法解釋對被扶養人生活費的規定,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標準太低。
按《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的規定計算標準是居民生活困難補助標準,而按《國家賠償法》的規定是民政部門的生活救濟標準,按照這些標準,難以保障受害人基本生活。
第二,期限太短。
按照《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規定,對未成年人只計算至16周歲,按現在的社會情況,16周歲及以下的未成年多在上學,就業的很少,而且,在特定情況下未成年可能只得到賠償幾年甚至幾個月的生活費,他們的生活將無著落。《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未滿18周歲的公民是未成年人,前述規定實際是對未成年人都疏于保護。
第三,方法殊異。
四種有代表性的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就有“實際情況”、“居民生活困難補助”、“居民生活費”、“民政生活救濟”4種計算標準。
在期限上,對未成年人有計算到16周歲的,也有計算到18周歲的;對中老年,有計算5-20年的,也有給付至死亡時止的。這種現象有損法律的權威,給司法帶來不便,也將損害受害人權益。筆者認為這種狀況應盡快改變。因被害人死亡或者喪失勞動能力,對間接受害人的救濟,世界各國有兩種立法體例:一為扶養喪失主義,侵權人賠償死者生前或殘者喪失勞動能力前被扶養人生活費,英、美及法國采用此立法原則;一為繼承喪失主義,加害人賠償死者所余命年限內除去生活費等正常開支的剩余收入或者殘者喪失勞動能力前后除去生活費等正常開支的差額收入,日本采用此立法原則。②實行扶養喪失主義,對間接受害人賠償額較低,采用繼承喪失主義,對間接受害人賠償額較高。對上述兩種立法例我國在不同法律、法規中已分別采納。《民法通則》和《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等法律和行政法規采用的是扶養喪失主義,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外海上人身傷亡案件損害賠償的具體規定(試行)》采用的是繼承喪失主義。從充分保護公民人身權利出發,筆者認為我國應統一采用繼承喪失主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被別人辱罵可以報警嗎
2021-01-03對臺灣地區有關婚姻家庭民事判決的認可
2021-03-14將別人的隱私發網上如何處理
2020-12-16交通事故車輛保全后怎么辦
2021-03-15道路交通誤工費怎么計算
2020-11-29企業外銷收入會計要如何計賬
2021-01-21擔保合同能口頭簽訂嗎
2020-11-10什么是聯建,房地產聯建的主要類型及其法律性質
2021-02-02單位未支付競業補償金如何處罰
2021-01-18公司可以隨意調崗嗎
2021-01-27意外傷害保險范圍應該包括哪些內容
2021-02-13商業、供銷系統投保貨物運輸保險若干試行規定是怎樣的
2021-02-06貿易保險之貨物運輸保險涉及的風險
2020-11-19酒后駕車被撞死保險公司是否可以拒賠
2021-03-21人身保險合同的法律適用
2021-02-10怎樣選擇保險代理人
2021-03-09美國環境責任保險制度的啟發
2020-12-20談人身保險業務中定點醫院管理行為的性質-----兼談限制競爭行為
2020-11-23土地流轉解讀是怎樣的
2020-12-09家里裝了監控拆遷有賠償嗎
202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