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經濟補償金是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時,在符合法定情形下,給予勞動者的經濟補償。但是,很多人都不清楚經濟補償金是否要交稅,要交多少稅。下面,律霸小編來給您答疑解惑。
一、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的規定,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勞動者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準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二、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免征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中規定: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用),其收入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三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征個人所得稅;超過的部分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取得經濟補償金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
三、超過平均工資3倍的部分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如果勞動者的月平均工資在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以內,比如2. 5倍,就不會受十二年的限制,這時勞動者可以拿超過12個月的經濟補償金,這超過的部分就有可能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三倍數額以上,這部分還是要納稅。
計算方法為:扣除三倍后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個人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數=個人繳稅月工資。再以個人繳稅月工資為基數按照稅法相關規定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數按實際工作年限數計算,超過12年的按12年計算。按照上述方法計算的個人所得稅稅款,由支付單位在支付時一次性代扣,并于次月7日內繳入國庫。但是個人按國家和地方規定比例實際繳納的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金、基本養老保險金、失業保險基金在計稅時應予以扣除。
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關于經濟補償金的繳稅計算方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總之,在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以內,不需要繳稅,超過三倍部分的,需要繳稅。如果您還要了解其他的相關內容,可以登錄律霸官方網站進行咨詢。
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的個稅計算公式是什么
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格式范本
勞動合同經濟補償的計算方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報銷
2021-02-28公司注銷工資未結清怎么辦
2020-12-27健康證明怎么寫,健康證明模板有哪些
2020-11-18什么是律師風險代理,風險代理律師收費標準是什么
2020-11-15上市公司為什么要存續分立
2021-01-07轉讓專利權的流程是什么
2021-02-13販賣毒品判無期徒刑有可能假釋嗎
2021-01-29解除婚姻關系有什么條件
2020-11-15債權人申請債務人破產申請書應該包含哪些內容
2021-02-17房地產企業取得閑置資金利息怎么處理
2021-03-17集資房和統建房有什么區別
2020-11-10借他人身份入職工傷如何賠償
2021-02-02公司依勞動合同調整工作崗位員工不同意怎么辦
2021-01-09疫情耽誤上班工資怎么算
2021-01-24在勞動糾紛中舉證責任怎么規定的?
2020-12-31產品責任險中保險公司不承擔責任的情況有哪些
2021-03-03保險合同可以變更嗎
2021-02-05保險公司利用公司內部文件規定免責條款無效
2021-01-25服兵役還有失業保險金嗎
2021-02-13土地轉讓合法嗎
20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