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知新的《企業破產法》中的“債權”,不僅包括私法債權,也包括公法上的稅收。基于這個理由,債權申報程序同樣適用于稅收。根據《企業破產法》第48條第1款的規定,債權人應當在法院確定的債權申報期限內向管理人申報債權。但第2款又進一步規定,債務人所欠職工的工資、社會保險費用及補償金,不必申報,由管理人調查后列出清單并予以公示。也就是說,工資、社會保險費用屬于破產債權,但不必申報;而破產企業的欠稅也是破產債權,但是需要申報。(這一點,根據該法第82條第1款有關重整計劃草案的規定也可以得到印證。)
那么,申報的范圍如何界定?這就需要我們要先界定兩個概念范圍即稅收和欠稅。
根據《企業破產法》第113條,破產債權包括“破產企業所欠稅款”,那么稅收的范圍包括哪些?從形式上看,凡是立法機關或者最高行政機關所開征的“稅”,都屬于破產法意義上的稅收。自然,我們可以得知,所謂欠稅亦應當在“稅”的范圍之內。除此之外,“欠稅”一詞的外延也許進一步明確界定。也就是說,欠稅是否包括滯納金、利息、涉稅罰款或罰金?一般而言,比照私法債權,欠稅意義上的利息理論上也應該與本金一并處理。至于涉稅罰款或罰金,由于罰款或罰金屬于懲罰措施,不是政府運作的收入基礎,也不具有公益性和補償性,所以不應賦予優先受償權而涵蓋在欠稅范圍之下。相對利息、罰款、罰金,稅款滯納金問題則比較復雜。
《稅收征收管理法》第40條第3款規定,稅務機關采取強制執行措施時,對前款所列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納稅擔保人未繳納的滯納金同時強制執行。這是否意味著稅務機關向法院申報稅收債權時也會主張稅收滯納金優先于普通破產債權受償?而從普通破產債權的角度看,如果罰款和罰金不能優先受償,那么同樣體現懲罰性質的滯納金何以優先受償呢?難到僅僅因為滯納金又部分體現補償性,就使其全部得以享受優先受償權?
參考中央銀行有關貸款準利率的規定,滯納金可以按懲罰性和補償性分為兩個部分。懲罰性部分不享有優先受償權,而補償性部分則可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解除:解除合同的途徑包括哪些?解除的生效日期是什么時候
2021-01-04公司合同法律顧問一般工資多少
2021-01-09銷售虛擬貨幣是否違法犯罪
2020-11-14商標法對商標注冊的審查和核準的規定
2021-01-29交通事故怎么申請財產保全
2021-02-18交通事故雙方負同等責任如何處理
2020-11-22破產保護的目的是什么
2020-11-24車禍受傷后的索賠流程
2020-11-20人身侵權十級傷殘賠償
2021-02-17撞死人要坐牢嗎
2021-03-02國土局有權解決鄰居土地糾紛嗎
2021-02-06離婚時房產證未辦如何分割房產
2021-01-08單位終止合同提前多久
2020-12-10在校學生實習期間受傷是否算工傷
2020-12-04社保能不能當作在某單位工作的證據
2021-02-23哪些情況壽險保險人可以免責
2020-12-03飛機買延誤險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3-09人身保險合同糾紛管轄問題
2021-02-23單位沒有交生育保險能不能享受到利益
2020-11-08保險公司解除保險合同引糾紛解除合同是否可以
20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