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個人財產包括:
一、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藥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
這種因人身權受到侵害所獲得的損害賠償費用,因其具有嚴格的人身性質,是用于保障受害人生活的基本費用,只能作為一方的個人財產,不得作為夫妻共同財產。例如某男被汽車撞傷,下肢癱瘓,經人民法院判決,獲得10余萬元賠償金,用于醫療、購買輪椅、護理等目的,這些費用直接因身體損傷而發生,也都是直接用于損害的治療和因殘疾而產生的特定消費。因此,該10余萬元賠償金只能歸受害的一方即某男個人所有,其妻不得主張以夫妻共同財產予以分割。
二、一方的婚前財產
一方的婚前財產是指一方婚前已經取得的財產,包括動產和不動產。一方婚前財產可分為以下四類:
1、個人所有的財產,如工資、獎金,從事生產、經營取得的收益,知識產權的收益,因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資本收益以及其他合法收入。
2、一方婚前已經取得的財產權利,如一方婚前取得的債權等。
3、婚前財產的孳息,包括個人財產婚前孳息和婚前個人財產婚后產生的孳息。
4、一方婚前以貨幣、股權等形式存在,而婚后表現為另一形態的財產。
婚前財產的界定時間為雙方結婚登記之日,結婚登記前雙方分別所有的財產歸一方所有,結婚登記日后一方單獨獲得或雙方共同所有的財產除法律另有規定或當事人特別約定外,作為婚后夫妻共同財產。這樣規定的目的在于簡化財產關系,便于離婚時分割夫妻共同財產。
三、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
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是指夫或妻一方日常生活中自己使用的物品,如衣物、鞋帽、化妝品以及其他專用物品等。參照《蘇俄婚姻和家庭法典》第22條第2款的規定,貴重物品和其他奢侈品不是一方個人的財產。
四、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
遺囑或贈與合同均體現了遺囑人或贈與人強烈的個人意愿,均具有很強的人身性。因此,世界各國立法通常都將婚后一方繼承或受贈與的財產劃歸為夫妻一方所有,如1968年的《蘇俄婚姻和家庭法典》第22條規定:“婚姻期間作為禮物或通過繼承獲得的財產,分別歸各方所有。”我國臺灣地區民法也將夫妻一方婚后受贈和繼承的財產劃歸夫妻一方所有。
2001年婚姻法借鑒了國外的立法經驗,將婚后一方所接受的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財產作為夫妻個人財產,體現了婚姻法對遺囑人、贈與人意愿的尊重,符合我國繼承法和民法通則中有關繼承和贈與規定的立法原意,充分保護了夫或妻一方的個人利益,避免夫或妻一方在婚姻生活中失去財產上的獨立人格。
五、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這是夫妻個人財產的一個兜底條款,是指法律不宜也難以窮盡的具有人身性質,應當屬于夫妻個人的財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拆遷辦可以做行政訴訟被告嗎
2021-01-02房屋分租合法嗎
2020-12-14擅自改變字號名稱如何處罰
2020-12-06孩子撫養費不夠用怎么辦,可以追加孩子撫養費嗎
2021-03-13放棄繼承權將不會產生代位繼承
2021-01-01再審提交哪些證據,才是新證據
2020-11-15故意傷害輕傷一級會判刑嗎,怎么判
2021-01-16什么是非法侵入住宅罪
2021-01-05用人單位私自修改合同期限該合同還有效嗎
2020-12-25員工年底前被離職,還能拿到年終獎嗎
2021-03-03現金價值的計算的問題有哪些
2020-12-17家庭財產保險險種
2021-03-14保險公司行使合同解除權后還能追償賠償金嗎
2021-02-22社會保險嚴重失信人名單會被公布嗎
2021-03-14自燃險的含義是什么
2021-03-06集體土地承包程序有哪些
2021-01-08公司注冊地拆遷有否賠償
2020-12-07簽了協議但一直沒拿到拆遷補償,村民沒有搬走便是釘子戶了嗎
2021-02-132020年因修建高鐵而拆遷農房,具體補償標準是多少
2021-02-01拆遷還房時,公攤面積如何計算
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