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實施)意定監護是什么意思?
1、意定監護是指被監護人在有意思能力時為自己選任監護人,并將自己的人身照顧和財產管理等事宜委托給監護人,待自己喪失意思能力后,由監護人按照被監護人的意愿處理生活照管、醫療救治、財產管理、維權訴訟和死亡喪葬等監護事宜的制度。
2、《民法典》第三十三條: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與其近親屬、其他愿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事先協商,以書面形式確定自己的監護人。協商確定的監護人在該成年人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履行監護職責。
3、《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二十六條: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老年人,可以在近親屬或者其他與自己關系密切、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的個人、組織中協商確定自己的監護人。監護人在老年人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依法承擔監護責任。老年人未事先確定監護人的,其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確定監護人。
二、意定監護辦理流程
1、在被監護人尚具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時,自主選定監護人;
2、監護人和被監護人簽訂意定監護協議;
3、雙方去公證機關辦理公證;
4、被監護人喪失完全或部分民事行為能力之后,協議正式生效;
5、監護人代理被監護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隨著我國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權益的保障問題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人們面前,如何保障老年人享受到更加有尊嚴、有溫度的晚年生活也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命題。在此背景下,成都公證處公證人積極思考,認為通過辦理意定監護公證的方式將老年人的個人意愿固定下來,確定自己信任的人擔任監護人,將能更好地保護其人身、財產等方面的權益。
《民法典》第三十三條規定:“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與其近親屬、其他愿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事先協商, 以書面形式確定自己的監護人。協商確定的監護人在該成年人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履行監護職責。”
民法總則中的意定監護的含義是被監護人在有意識能力的情況下自己選擇監護人,然后將自己以后的生活照料以及財產管理權全部委托給監護人,等到自己沒有自理能力時,監護人將依照此前協議照料自己。針對意定監護的辦理流程,國家相關法律條例也是做出了詳盡的規定。
監護人的確定標準
繼母或繼父是法定監護人嗎
未成年人法定監護人的職責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農民工養老保險轉移程序是什么
2021-01-15交通事故如何申請財產保全查封對方車輛,需要注意什么
2020-11-20無證經營罰款多少錢
2020-12-08公司章程能否對股東會的召開方式進行規定
2021-01-20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
2020-12-28精神損害賠償金多少
2021-01-03公款轉賬時間限制嗎
2021-03-02違反規定徇私向親屬發放貸款的全部承擔責任嗎
2021-02-16買的新車卻辦過保險,4s店是否構成欺詐
2020-12-02反擔保合同的效力與實現條件
2020-12-09租賃合同糾紛訴訟時效全部是1年嗎
2020-11-09足療店員工賣淫老板不知情有責任嗎
2020-11-20購房要注意的知識有哪些
2021-01-13自離后公司不開離職證明合法嗎
2020-12-31勞務外包協議書
2020-12-20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是否屬于商業險
2020-12-12飛機延誤險賠償標準有哪些
2021-02-08合資保險公司的注冊資本是實繳資本嗎
2021-02-24保險合同簽訂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2-17保險代理人的工作包括哪些內容
2021-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