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十五條:“家庭承包的承包方是本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戶”;第二十七條:“承包期內,發包方不得調整承包地”;以及農村二輪土地承包“增人不增地、減人不減地”和2014年《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國發[2014]25號)等法律政策規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主體為農戶,農村土地二輪承包后,不論死亡、戶籍遷出或新生人口、婚嫁遷入等任何原因,造成承包農戶家庭部分成員發生增減變動的,其家庭土地承包關系不變,應按照農村土地二輪承包時確定的承包關系進行確權登記頒證,不得因其家庭人口增減調整其家庭承包地面積。
農村二輪土地承包后的婚嫁女,嫁入地向其分配了承包地的,嫁出地村組可依法收回其承包地,并依法辦理土地承包經營權注銷登記,嫁入地村組應依法對其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確權登記頒證。
嫁入地未向其分配了承包地的,嫁出地村組應依法對其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確權登記頒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征用耕地的補償費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六條的規定:“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歸地上附著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需要安置的人員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安置的,安置補助費支付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由農村集體組織管理和使用;由其他單位安置的,安置補助費支付給安置單位;不需要統一安置的,安置補助費發放給被安置人員個人或者征得被安置人員同意后用于支付被安置人員的保險費用。”
實踐中,農民的土地被征用后,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都是支付給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村(組)。而由于土地資源的有限性,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村(組)通常將土地補償費與安置補助費揉在一塊,分配給村民,后再統一調整本村(組)農業承包地。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的性質,決定了農村集體土地征地補償款是對全體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補償,土地共有人應共同享有,土地征地補償款的分配,就應由全體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共同參與分配,這與法律規定的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性質是相一致的。
如果你家里也有遇到土地分配類的問題,您也可以去看看關于這方面的知識。如果您情況比較復雜,本網站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公證活動相關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
2021-01-09車禍精神損害賠償的索賠如何確定
2020-11-21民事調解后還可以保全嗎
2020-11-29交通事故放車協議
2021-03-16可以在停車位免費停車嗎
2021-01-29遺囑繼承的有效要求有哪些
2021-02-16預付款和應付款的區別
2021-02-05遺產繼承份額轉賣是怎樣的
2021-02-06房屋中介收費要求有哪些
2021-01-08合同期內崗位調動員工不同意怎么辦
2021-02-13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數額是多少
2021-02-11企業重組員工的經濟補償金怎么算
2020-11-22不激納養老金是否屬勞動爭議
2021-03-04兼職拖欠工資是勞動爭議嗎
2021-02-23意外事故包括哪些
2021-03-17保險公司可以以統括保單的形式承保包括哪些
2020-11-16被保險人駕車被甩出車外死亡的保險人責任
2021-03-0460歲老人被撞保險公司賠多少錢
2021-03-19保險法釋義第一百零三條是怎樣的
2021-03-24論保險合同格式條款的解釋原則有什么
20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