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隨著封建制度的解體,一夫一妻制度的確立,父母子女的法律地位趨于平等,互為權利義務主體,均享有一定的權利,也履行相應的義務。國家的根本大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即規定:“父母有養育未成年子女的義務,成年子女有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該條應是對現行法律對親子關系的根本性規定。此外,《民法通則》、《婚姻法》及相關司法解釋均對親子關系進行了詳細的規定。
現代親子關系的種類
根據親子關系產生的原因,我國《婚姻法》將親子關系分為兩類:
第一類是自然血親的親子關系。
自然血親關系包括婚生子女與父母的關系,也包括非婚生子女與父母的關系。我國《婚姻法》第25條規定:“非婚生子女享有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權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視。”自然血親的親子關系基于自然出生的事實、相互間的血緣關系而存在,不得人為消除。不過,根據我國《收養法》地23條第2款關于“養子女與生父母及其他近親屬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因收養關系的成立而消除”的規定,自然血親間的權利義務可依收養而消除。《婚姻法》第26條第2款也有“養子女與生父母間的權利義務,因收養關系的成立而消除“的規定。
第二類是擬制血親的親子關系。
擬制血親的親子關系并非基于因自然生育出生的血緣關系而產生,而是基于法律規定而產生。根據《婚姻法》第26條第1款、第27條第2款的規定、我國擬制血親的親子關系包括養父母與養子女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和繼父母與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婚姻法》第26條第1款規定:“國家保護合法的收養關系。養父母和養子女間的權利義務,適用本法對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第27條第2款規定:“繼父或繼母和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適用本法對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
現代親子關系的內容
關于現代親子關系的內容,《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49條第3款做了根本性和原則性的規定:“父母有撫養教育未成年子女的義務,成年子女有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其他法律對親子關系進行了明確規定,如《民法通則》第16條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同時,該法第18條規定:“監護人應當履行監護職責,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除為被監護人的利益外,不得處理被監護人的財產。監護人依法履行監護的權利,受法律保護。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責任;給被監護人造成財產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有關人員或者有關單位的申請,撤銷監護人的資格。”《婚姻法》第21條、第23條、第24條第2款均對親子關系進行了明確的規定。《婚姻法》第21條規定:“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給撫養費的權利。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禁止溺嬰、棄嬰和其他殘害嬰兒的行為。”第23條規定:“父母有保護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權利和義務。在未成年子女對國家、集體或他人造成損害時,父母有承擔民事責任的義務。”第24條第2款規定:“父母和子女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
根據《民法通則》、《婚姻法》的相關規定,可見我國現代親子關系的主要內容為:第一,父母的權利義務。(1)父母的權利:要求子女贍養扶助;子女死亡時,繼承其遺產。(2)父母的義務:撫養未成年子女,保護未成年子女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教育未成年子女;在未成年人子女對國家、集體或他人造成損害時,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第二,子女的權利義務。(1)子女的權利:未成年子女有權得到父母撫養、保護;父母死亡時,繼承父母遺產。(2)子女的義務:贍養扶助父母。
關于孩子跟誰姓有啥規定呢?
私人親子鑒定怎么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權變更提交資料后能否撤銷
2021-02-18夫妻債務,法律規定解讀
2021-02-01公民應怎樣立遺囑,遺囑怎么寫
2021-03-03開庭后調解成功的訴訟費由誰承擔
2021-03-11民間借貸執行拍賣房子多長時間
2021-01-23行政訴訟超過半年沒有結案怎么辦
2021-01-03如何確保售樓書具有法律效力
2020-12-06購房新政策二套房契稅相關規定
2021-02-21法律對產品責任的賠償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11家庭財產協議書如何寫
2021-01-09保險合同中的默示保證是什么意思
2021-03-05保險理賠的程序包括
2021-02-26保險實務中的保險人說明義務是什么
2021-01-09車禍受傷保險賠償有期限嗎
2020-11-27第三者責任保險的證明材料
2020-11-08海嘯損失可獲得理賠嗎
2021-02-22財產保險合同中給付保險賠償金須遵守哪些原則
2021-01-01無責不定損保險怎么理賠
2021-01-28可以提前取出養老保險金嗎
2021-01-26投保當日撞車,保險公司稱合同未生效拒賠生效方式應按投保人意愿
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