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市場經濟競爭激烈,企業會采取各種辦法提高自身知名度和競爭力。有些企業甚至采取不正當競爭方式,通過擴散謠言的方式詆毀競爭對手的商業信譽。這種情況在日常生活中也是比較常見的,不利于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那么,在我國商業誹謗行為犯法嗎?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做個介紹。
一、在我國,商業誹謗行為犯法嗎?
在我國,主要是通過《刑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對商業誹謗行為進行制裁,但是通過這些法律進行制裁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條規定:捏造并散布虛偽事實,損害他人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給他人造成重大損失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第三條規定,利用互聯網損害他人商業信譽和商品聲譽,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二、商業誹謗行為的表現形式有哪些?
最簡單的是口頭中傷,這種行為是指口頭向第三者(如客戶)進行有關競爭者的不公正或不符合事實的陳述,即對競爭者的商譽或個人名譽的傷害。其次是書面誹謗,是指在與客戶的書面文字交流中出現的不公正或不符合事實的陳述,包括給客戶的信件、銷售文字資料、廣告或公司手冊等。還有就是產品貶損,是指對競爭者的產品或服務進行不切實際或欺騙性的比較和歪曲性的評論。最后一種是不公平競爭,是指銷售人員在進行產品介紹時對產品的性能或質量作出的不符合事實的表述。
三、商業誹謗行為的構成要件是什么?
商業誹謗行為是指通過捏造、公開虛偽事實或虛假信息,對特定商事主體的商譽、商品或服務進行貶低和詆毀,造成其商業利益損失的侵權行為。
構成要件:
1、行為主體必須是經營者,即從事商品經營或者營利性服務的法人、其他經濟組織和個人。
2、行為人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其目的是為了削弱競爭對手的市場競爭能力,并謀求自己的競爭優勢。
3、其侵害客體是特定經營者的商業信譽和商品聲譽。
4、行為的客觀方面表現為捏造、散布虛假事實,對競爭對手進行貶低、詆毀。
綜上所述,商業誹謗行為屬于侵權,是對市場主體名譽及商業聲譽的侵害。這是違反市場經濟基本要求的,如果情節嚴重,當事人還會被追究法律責任。我國刑法中有具體的罪名,量刑標準是兩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現在。
誹謗罪的訴訟時效是多久?
網絡誹謗犯罪主體有怎樣的刑事責任
利用互聯網侮辱他人和誹謗他人如何處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我國的刑事訴訟制度是怎樣的
2021-03-05何為商標被搶,商標被搶注了怎么辦
2021-01-31打借條必須需要擔保人嗎
2021-03-25公司建立了工會可以解散嗎
2021-01-04撤銷權的訴訟時效
2021-03-22房屋租賃注意事項
2021-01-10房地產投資技巧
2020-11-19法院判贈與房產無效契稅可以退嗎
2021-01-29勞動合同試用期的法律規定
2021-02-06還貸保證保險合同的訴權之爭
2021-01-16修理廠內倒車撞人是道路交通事故還是人身傷害事故?
2020-12-03保險公司采用哪些方法評估賠款準備金
2021-03-21逆行出車禍保險賠嗎
2021-03-14車借給別人被盜了保險公司賠嗎
2021-02-10保險公司墊付方式是什么
2021-03-23交通肇事罪保險賠償需要提供什么資料
2020-12-22承運人故意違約保險公司需要賠償嗎
2021-03-19保險法一般是調整哪兩方面的關系
2020-12-07保險代理人有哪些職業道德
2021-01-06交了土地出讓金的房子就可以買賣嗎
202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