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譽權與言論自由的界定分別是什么?
名譽權的界定是人們對于公民或法人的品德、才干、聲望、信譽和形象等各方面的綜合評價,而言論自由的界定是是公民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發表言論以及與聽取他人陳述意見的基本權利,但要保證被議人員的人身權利和人格尊嚴。言論自由是一種基本人權,指一個國家公民,可以按照個人意愿表達意見和想法的政治權利,這些意見表達不用受政府的審查及限制,也無需擔心受到政府報復。有時也被稱為意涵更廣泛的表達自由。近來,它通常被理解為包含了充分的表述的自由,包括了創作及發布電影、照片、歌曲、舞蹈及其它各種形式的富有表現力的資訊。
言論自由是指公民有權通過各種語言形式,針對政治和社會中的各種問題表達其思想和見解的自由。由于言論是公民表達意愿、交流思想、傳播信息的必要手段和基本工具,也是形成人民意志的基礎,因而言論自由在公民的各項政治自由中居于首要地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一十條規定,“自然人享有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等權利。法人、非法人組織享有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等權利?!彼^名譽,從字義上解釋,就是指公民、法人的名望聲譽。也就是說,一個公民、一個法人的品德、才干、信譽等在社會中所獲得的社會評價。名譽權是指公民或法人對自己在社會生活中所獲得的社會評價即自己的名譽,依法所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權利。
名譽直接關系到公民、法人的人格尊嚴,它是民事主體進行民事活動,乃至其它社會活動的基本條件。法人的名譽表示社會的信譽,這種信譽是法人在比較長的時間內,在它的整個活動中逐步形成的,特別是企業法人的名譽,反映了社會對它在生產經營等方面表現的總的評價。法人的名譽往往對其生產經營和經濟效益發生重大的影響,名譽權是民事主體的一項重要的人身權利。
因此,除了我國憲法、刑法和一些行政法規很重視這項權利的保護之外,民法總則第一百一十條在確認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的同時,又以禁止性法律規范規定了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綜上所述,若社會上的任一公民為了故意讓別人對外表現的形象變差而作出惡意的行為就是侵害了人的名譽,或者說不讓公民對某件事說自己心里所想也就是限制了言論上的基本自由,這兩種行徑都是法律上明確寫了是違法而且經由受害者提出后還會加以處罰的。
侵犯名譽權的處罰是怎樣的
侵犯名譽權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侵害名譽權的處罰法律怎么規定的,有哪些方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糾紛主治醫師要賠償嗎
2021-03-08校園侵權案件中,學校需要承擔哪些義務
2021-02-02農民工討薪被打怎么維權
2021-02-02公司實控人變更股權轉讓需時多久
2021-01-15被別人冒用自己的品牌怎么辦
2020-12-07未經授權的有限合伙財產處分效力如何
2021-03-06訴訟離婚訴訟狀怎么寫
2021-02-09法定扶養義務是幾年
2021-01-24不知情的輕微碰撞算肇事逃逸嗎
2020-12-11房屋遺產繼承需要進行公證嗎
2021-03-16商業銀行辦理業務收取的手續費如何確定
2021-02-28擔保合同有效期是多久
2021-03-08勞務工有什么合同
2021-01-30醫療意外保險具體是什么
2021-03-22老人購買壽險應注意什么問題
2021-02-21保險公司賺錢問題的方法有什么
2021-02-02定值保險合同包含哪些范圍
2021-03-11重復保險分攤原則
2021-03-18我國人身保險合同中的自殺條款是怎么規定的
2021-02-07本起保險合同糾紛應如何認定
202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