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好意施惠與贈予行為的區別是什么?
從概念上進行比較,兩者似乎涇渭分明,但在實務上多將好意施惠關系當成無償合同來處理。實際上兩者權利義務相差甚巨,準確理解和掌握二者區別至關重要。
1、判斷標準一——效果意思。
考查當事人之間是否有產生法律上的約束力——效果意思。此處的效果意思專指表示上的效果意思,即以書面或口頭形式的表示行為所推斷的效果意思。表示上的效果意思實為對內心意思的一種猜測,具有不確定性。例如,甲驅車到A地辦公,因乙是A地人,近日將返家,便邀其同行,甲是否有意與乙締結無償運輸契約之合意?無法明判。有學說認為不受法律約束的意思,當事人得明示之,如表示其所約定的乃屬“君子協定”。將“明示”作為區分好意施惠與無償合同的標準之一是可行的,但顯非唯一標準也不宜將其絕對化,因為它隱含著將大量的好意施惠關系歸入無償合同之嫌。假如乙在運輸途中因意外死亡,則甲將因《合同法》第302條、第290條所確立的無過錯歸責和安全運輸到目的地義務的違反而承擔賠償責任,這是顯不公平的。
2、判斷標準二——公平原則。
解釋當事人之意思表示應斟酌當事人利益關系和公平原則。
3、判斷標準三——交易習慣。
結合交易習慣來理解。交易習慣,是指某種存在于交易中的行為習慣和語言習俗。這種習慣或者習俗通常出現在某個特定的交易參與人階層,該交易階層的成員通常都遵守這些習慣和習俗。對好意施惠與無償合同區分之關鍵,是對當事人主觀意思的識別。施惠人為意思表示時知道或應知道而沒有明示排斥交易習慣者,可以認為意思表示者愿意遵從交易習慣,從而使雙方之間本為好意施惠的關系變成無償合同關系。當事人自愿負法律上之義務,法不禁止,這也符合意思自治的原則。
二、其它情況
好意施惠關系既然不屬于契約,無法律上的拘束力,相對人自不能基于施惠之表示而請求施惠人履行。但純粹的施惠關系,也不能完全排除契約以外的責任存在的可能。對于好意施惠的情況下侵權責任是否可以緩和或減輕,存有爭議。筆者認為,好意施惠的無償性決定所施之惠與侵權行為法所保護之法益不具有對價性,施惠之價值不足以使侵權人在故意或重大過失的主觀狀態下免除或減輕責任。但在行為人主觀為一般過失或輕過失,且所損害之利益不大的情況下,考慮到好意施惠為道德所弘揚,可以酌情減輕或免除賠償責任,此符合公平原則之精神。
所以贈與合同和好意施惠最大的區別就在于,贈與合同是一種契約關系,可能是無償的也可能是附條件的,并且受贈人還享有請求權,贈與合同不能隨意撤銷,但是好意施惠卻不具有法律約束力。
在司法實踐中,常常出現好意施惠行為導致對方受到人身傷害或者經濟財產損失的行為,我國法律中對這種情況的處罰一般可以認定為好意施惠所造成的,但對于贈予行為則是比較普遍的,特別是涉及到財產的贈予的,應當根據法律規定的情況進行處理。
交通事故中好意施惠方要承擔賠償責任嗎?
如何區別贈與合同與好意施惠?
贈與合同中常見問題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警告的行政處罰采用什么程序
2021-01-30發明專利與實用新型專利申報申請事項有哪些
2021-03-18跳樓討薪為何被行政拘留,農民工跳樓討薪違法嗎
2021-03-02婚前財產公證
2021-02-15未成年犯罪監護人責任有哪些
2020-11-13工傷的索賠計算
2021-03-25裝修工程沒有資質合同是否有效
2021-03-18勞動合同期內公司變更經濟補償是怎樣的
2021-01-12一房多賣構成犯罪的條件是什么
2020-11-12公司裁員賠償有封頂嗎
2021-03-04投保人在投保時應該怎樣保護自己的利益
2020-12-12商務旅行人身意外傷害險是否屬于稅前扣除的范圍
2020-11-23生效不等于保險責任開始
2021-03-06保險格式合同有沒有效 誰說了算
2021-01-25談用仲裁方式解決保險合同糾紛
2020-11-28服兵役還有失業保險金嗎
2021-02-13機動車肇事逃逸保險公司處理嗎
2020-12-13保險合同期限屆滿或履行完畢是指什么
2021-03-24交通事故保險怎么理賠
2020-12-21保險是先用交強險賠付嗎
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