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適用無過錯責任的8種情形分別是什么
1、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致人損害的,監護人承擔無過錯責任(《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實施)第1188條)
2、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致人損害的,用人單位承擔無過錯責任(《民法典》第1191條)
3、提供個人勞務一方因勞務致人損害的,接受勞務一方承擔無過錯責任(《民法典》第1192條)
4、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損害的,生產者和銷售者承擔的不真正連帶責任,為無過錯責任銷售者具有過錯的,承擔最終責任;銷售者無過錯的,生產者承擔最終責任(《民法典》第1202-1204條)
5、機動車與行人、非機動車駕駛人之間發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機動車一方承擔無過錯責任(《民法典》第1209-1212條;《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條)
6、因環境污染致人損害的,污染者承擔無過錯責任(《民法典》第1229條)
7、高度危險責任中,從事高度危險作業者,高度危險物品的經營者、占有人承擔無過錯責任(《民法典》第1236-1244條)
8、飼養的動物致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承擔無過錯責任(但動物園承擔過錯推定責任)(《民法典》第1245-1247條)。
二、無過錯責任原則有哪些規定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條規定:行為人損害他人民事權益,不論行為人有無過錯,法律規定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依照其規定。
依據上述規定以及民法通則、侵權責任法相關條款之規定,無過錯責任原則是指損害的發生既不是加害人的故意也不是受害人的故意和第三人的故意造成的,但法律規定由加害人承擔民事責任的一種特殊歸責原則;它是一種基于法定特殊侵權行為的歸責原則,其目的在于保護受害人合法權益,有效彌補受害人因特殊侵權行為所造成的損失。
它與過錯責任原則、公平責任原則共同構成現代司法制度中侵權民事責任的三大歸責原則。
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的時候,不考慮行為人是否存在過錯都推定其有過錯,那么就需要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而在適用該原則的時候,必須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適用,也就是說不能隨意擴大或者縮小其適用范圍。不過也要注意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的時候,也存在免責的情況,但此時免責的條件由法律規定。
無過錯責任免責事由是怎么規定的
過錯責任和無過錯責任有什么不同
過錯推定原則與無過錯原則區別在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因疫情導致合同不能履行應怎樣辦
2021-01-31能否剝奪未成年人政治權利,能否剝奪外國人政治權利
2020-12-04繼承權喪失的情形有哪些
2021-03-07未成年社區矯正對象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責任怎么辦
2020-12-22上海離職補償金標準最長補償多少月
2020-11-26承攬關系與雇傭關系的區別
2021-03-05解除競業限制是勞動仲裁嗎
2020-11-18產假期間公司解散了怎么辦
2020-12-27《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六大亮點
2020-11-14乘客沒有買航延險航班延誤能獲賠嗎
2021-03-01保險公司是否賠償怎么判斷
2021-03-22人身保險的保險標的是指什么
2021-01-02汽車“全保”不全保 新車涉水得不到賠償(2)
2021-03-04高速路上追尾別人的責任需要聯系保險公司嗎
2021-01-29旅游保險是怎么一回事,旅游保險究竟包括哪幾種
2021-03-21煤礦建筑安裝工程承包合同樣本
2021-02-16最新承包合同模板是什么
2021-03-10土地承包有時間限制嗎
2021-01-24土地出讓金是稅還是費
2021-03-10土地流轉后農民怎么辦
20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