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罪立案標準是什么?
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
1、偽劣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的;
2、偽劣產品尚未銷售,貨值金額十五萬元以上的;
3、偽劣產品銷售金額不滿五萬元,但將已銷售金額乘以三倍后,與尚未銷售的偽劣產品貨值金額合計十五萬元以上的。
在認定有關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時,必須具體分析行為人所生產、銷售的偽劣商品的種類、性質、用途,并以此來確定其犯罪成立在客觀上所要求的構成要件,從而科學而又準確地界定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做到定罪準確,量刑適當,罰當其罪。
二、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罪怎么判刑?
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十萬元以上不滿五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二百萬元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百萬元以上的,處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三、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罪的犯罪主體是什么?
作為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的犯罪主體,依據刑法的規定,既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單位。而單位既可以是合法成立的,也可以是未經工商部門登記注冊的非法單位。無論是合法成立的,還是非法成立的,不影響單位構成犯罪。作為個人犯本罪的,為一般主體,即凡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即可成為本罪的主體。當然不具有完全行為能力的人不能成為本罪的主體。
綜上所述,生產銷售假冒偽劣產品危害群眾健康,對于這種行為,一旦構成犯罪,就要追究責任主體的刑事責任。根據司法解釋,銷售假冒偽劣產品數額在五萬以上,或者未銷售貨值十五萬以上,就可以立案,對于企業犯罪的,對負責人判刑,并對企業判處罰金。
購買到假冒偽劣商品該怎么辦?
非法銷售偽劣產品罪的量刑是怎么規定的
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既遂標準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雇傭關系的依據有哪些
2021-03-24什么是離婚協議,離婚協議能否反悔
2021-02-07是否可以申請強制探望子女
2021-01-23離婚證據的收集包括哪些
2021-03-01法院可以封失業金賬戶嗎
2021-02-03集團內部調動必須更改勞動合同嗎
2020-11-29企業破產能不能解除勞動合同
2020-11-20勞動爭議仲裁可以代替離職證明嗎
2020-11-18人壽險的投保額怎么計算
2020-12-27終身壽險的保障期限是多久,終身壽險的好處有哪些
2020-12-03被燙傷意外險是否應該賠償
2021-02-21保險合同的法律特征有哪些
2020-12-31解除保險合同通知書怎么寫
2021-01-11開車故意犯罪保險公司會不會理賠
2021-03-25車禍保險公司一年沒賠償怎么辦
2021-01-28如何理解無過失責任險?
2021-03-26土地承包經營權按照什么分配
2021-01-21土地出讓金是稅還是費
2021-03-10土地出讓合同違約金過高怎么認定
2021-01-13天津土地房屋轉讓土地出讓手續有哪些內容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