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推薦:侵權法 侵權行為 侵權責任 網絡侵權 侵權責任法 侵犯肖像權 侵犯姓名權 侵犯隱私權 侵犯名譽權
作為人格權之一,侵犯隱私權責任的構成也同侵犯其他權利一樣,須具備侵權責任構成的一般要件,即主觀過錯、違法行為、損害事實、因果關系等四要件。接下來,律霸小編將為大家詳細介紹侵犯隱私權的構成要件的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主觀具有過錯
侵害隱私權因屬于一般侵權行為,要求行為人主觀上須具有過錯才能構成侵權責任,故意、過失在所不問,但過錯形態影響侵權人法律責任輕重的承擔問題。
二、違法行為的存在
侵害他人隱私的行為因直接違反法律規定抑或違反社會公德受到法律的否定評價,使得該行為具有違法性質。隱私權是絕對權,具有普遍的對世效力,要求任何不特定人負有不侵犯他人隱私的義務,違反這種義務進行的行為均被納入侵犯隱私行為之列,除非有正當合法抗辯事由存在,通常這種侵害行為以作為形式表達,并不必以公開他人隱私為要件。結合行為類型的多樣性與隱私內涵的發展性,基本可以概括為兩類:侵擾私人空間的行為與侵害私人信息的行為。
三、損害結果發生
損害是侵權行為的結果,作為一種事實狀態,主要有三種表現形態:財產損失、人格利益受損及精神痛苦。侵害隱私并不直接與財產利益掛鉤,甚至有時根本沒有財產利益受損,受沖擊的往往是人格利益的損害,通常伴有精神痛苦,當然這并不否認隱私權遭受損害所導致的權利人經濟上的損失。一般來講,只要存在侵害法定權利的事實,即使侵害后果難以覺察或證明,即可構成侵權法中的損害。隱私權這種精神性人格權損害后果不易量化,受害人具體人格受損證明困難,但這點并不妨礙認定損害事實的存在。
四、具備因果聯系
侵權法上因果關系在于確定行為人的行為與結果之間的聯系,侵害隱私權的行為和損害事實之間往往具有直接關聯性,侵害隱私權的后果表現為權利人自控信息的“外溢”與私域生活的侵擾,這一事實乃侵害行為所致,換句話來說,權利主體因該不法行為遭受人格利益受損。就非財產性利益受損與行為方面還是比較容易把握的,出問題的地方是財產利益與侵權行為的因果關系認定方面,有沒有直接必然的聯系則須借助一定的方法,通常從以下兩方面把握:時間上有無順序性,侵害行為是否客觀存在。
在看一個具體行為是否構成侵犯隱私權的時候,往往是需要根據侵犯隱私權的構成要件入手進行判斷的。如果一個行為符合了侵犯隱私權構成要件的內容,那我們就可以判斷該行為就是侵犯隱私權的行為。此時就需要行為人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
未成年公眾人物隱私權如何保護
侵犯隱私權的行為有哪些
如何認定侵犯隱私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被行政處罰了有案底嗎
2021-03-19最新發明專利申請流程是怎樣的
2020-12-27法院如何強制執行
2020-12-28拒收事故認定書怎么處理
2021-01-14財產保全了還能過戶嗎
2020-11-30超出勞動仲裁時效不予受理,可以再上訴嗎
2021-01-19行政處罰不交多久被強制執行
2020-12-13無效合同內部分承諾是否有效
2020-11-21產品供貨合同模板是什么
2020-11-08胎兒夭折遺產該如何繼承
2020-12-29小學生在公立學校摔傷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18被贈與房產的人還能申請兩限房嗎
2020-11-19簽定入職擔保書違反勞動法嗎
2021-02-11是否對其他單位承擔競業限制義務
2021-03-19河南技校女生實習期間汞中毒賠償調解結案
2021-01-13現行勞動仲裁立法對仲裁監督程序是怎樣規定的?
2021-03-02保險公司的除外責任有哪些
2020-12-01購買壽險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07新車可以異地購買交強險嗎
2021-01-02交通意外撞死人保險怎么賠償
20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