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法總則》第二十七條規定,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監護人。
父母對子女享有親權,是當然的第一順位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或沒有監護能力的,依次由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兄姐、關系密切的親屬或朋友、父母單位和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委會或村委會、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成年精神病人的法定監護人的范圍和順序是: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親屬、關系密切的親屬或朋友、精神病人所在單位或住所地的居委會、村委會、民政部門。
法定監護人的順序有順序在前者優先于在后者擔任監護人的效力。但法定順序可以依監護人的協議而改變,前一順序監護人無監護能力或對被監護人明顯不利的,人民法院有權從后一順序中擇優確定監護人。
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員擔任監護人: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
第二十八條明確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監護能力的人按順序擔任監護人:
(一)配偶;
(二)父母、子女;
(三)其他近親屬;
(四)其他愿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但是須經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
第三十一條,對監護人的確定有爭議的,由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指定監護人,有關當事人對指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指定監護人;有關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請指定監護人。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民政部門或者人民法院應當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愿,按照最有利于被監護人的原則在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中指定監護人。依照本條第一款規定指定監護人前,被監護人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處于無人保護狀態的,由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法律規定的有關組織或者民政部門擔任臨時監護人。監護人被指定后,不得擅自變更;擅自變更的,不免除被指定的監護人的責任。
如果一定要問祖輩是法定監護人么,回答就應該是可以是,但對于未成年人來說,自出生的那一刻起,監護人就應該是父母,當然監護權是可以進行轉讓的,同時祖輩也會有機會成為監護人。但是祖輩成為監護人只能是后來成為的,他們開始時并不是。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股權變更費用都怎么規定
2021-03-08協議離婚后戶口遷移產生糾紛的,該怎么辦
2021-01-26同居的法律定義是怎樣的
2020-12-21不準離婚能請求損害賠償嗎
2020-12-23贍養人怎樣證明盡到贍養義務
2021-03-03合同中怎么排除協議管轄的約定
2020-12-23期待利益不予賠償該怎樣理解
2020-11-19企業房產證辦理流程
2021-01-08勞動合同快到期前可以變更期限嗎
2020-11-13勞動爭議訴訟屬于行政訴訟嗎
2020-11-09定期壽險與終身壽險的區別是什么
2021-03-24哪些事故不屬于意外險的保險賠償范圍
2021-02-06異議代簽名保險公司是否要賠
2021-01-28論保險合同的無效──從世都百貨退保風波說起
2020-12-29保險合同糾紛案例
2021-01-11胡某訴某起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0-11-29冒領社會保險是否會進入社保失信人名單
2021-02-21養老金補發
2021-01-07什么是機動車保險費率表
2021-01-06論責任保險中第三人的保險金給付請求權有什么規定
202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