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精神病人能夠進行訴訟活動嗎
當事人進行民事訴訟要具備相應的訴訟行為能力,訴訟行為能力是以自己行為實現訴訟權利,履行訴訟義務的能力。并不是每一個人都具有訴訟行為能力,比如,未成年人、精神病人就不具有親自進行訴訟活動的能力,當其民事權利受到侵犯時,應當由他的監護人作為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
按照法律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下列人員中有監護能力的人擔任監護人: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經未成年人父、母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的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
無行為能力或者限制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員擔任監護人: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親屬;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的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
法定代理人是基于法律確定的監護權而代理當事人的人,既不是基于當事人的意思表示,也不是基于他自己的意思表示,而是法律規定。因此,法定代理人應當主動代理當事人進行訴訟,代為行使訴訟權利,承擔訴訟義務,擔負法律上的責任,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如果法定代理人之間互相推諉代理責任,由人民法院在監護人中指定其中一人代為訴訟。
民事訴訟法既然規定無訴訟行為能力的公民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那么法定代理人在訴訟中的行為應當視為當事人的行為,與當事人的行為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人民法院和對方當事人對無訴訟行為能力的當事人所為的訴訟行為,應向其法定代理人進行。但是法定代理人畢竟不是當事人,他不是實體權利的享有者和義務的承擔者,因此在訴訟中,法定代理人不能行使代理權或者死亡,沒有其他法定代理人承擔訴訟時,訴訟可以終止但不能終結。
法定代理人是在當事人無訴訟行為能力的情況下,法律規定的訴訟代理人,如果在訴訟進行中,未成年的當事人達到了成年,被宣告無行為能力的當事人恢復了行為能力,法定代理權自行消滅。如果法定代理人與未成年人是基于養父母、養子女的親屬關系代理訴訟,法定代理權隨收養關系的解除而解除。
法定代理人權限變更或者解除后,當事人應當書面告知人民法院,并由人民法院通知對方當事人。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您介紹的關于“未成年人、精神病人如何進行訴訟”的相關內容,在文中有詳細的介紹,希望能給您提供幫助。相信大家此時對這方面的內容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看完整篇文章,您對這方面的內容是否還有其它疑問?本網站致力于打造優質的律師咨詢服務,如果您還有其它任何疑問,歡迎來律霸網進行律師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訴訟法幾幾年頒布
2021-03-10錄音錄像侵權的賠償原則是什么
2020-11-17反擔保抵押是什么意思,適用哪些情況
2020-12-30新三板定向增發涉及哪些制度問題
2021-03-13不可抗力消除后能否解除合同
2020-11-25繼承人滿足何種條件才能參與繼承
2021-01-13終止的勞動合同應保存多久
2021-01-20什么叫傷殘津貼,傷殘津貼應該如何計算
2021-01-08追討加班費證據由誰提供
2021-02-27最高人民法院有權對勞動仲裁期限中止中斷解釋嗎?
2021-01-03勞動糾紛處理程序怎么進行
2021-01-08妻子代簽的名這份人身保險合同有效嗎?
2021-03-07保險事故中“第三者”的認定
2021-03-15外資保險公司超出業務范圍尚不構成犯罪如何處罰
2021-03-07高空拋物砸破天窗保險公司賠嗎
2020-12-31保險人在理賠時應注意什么
2021-01-30影響產品類風險有哪些因素
2020-11-13理財投資不可等同 避免誤區十分必要
2021-03-25怎么處理農村宅基地轉讓糾紛
2021-03-08房屋征收的拆遷補償方案有哪幾種
20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