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法解讀七十三:勞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權
第七十三條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負責勞動合同制度實施的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勞動合同制度實施的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在勞動合同制度實施的監督管理工作中,應當聽取工會、企業方面代表以及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
【解讀】本條是關于勞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權的規定。
勞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是指勞動行政部門的監督管理是指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勞動行政部門,以自己的名義,代表國家對勞動合同制度的實施進行監督管理的行政執法活動。勞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是一種專業性的行政執法,有著與其他部門和群眾監督不同的作用,因此它是勞動合同法監督檢查體系中最主要的一種。勞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第一,監督管理的主體是代表國家行使監督管理職權的勞動行政部門。
第二,勞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是一種執法行為。這種執法行為具有六個主要特征:(1)國家意志性。行政執法是由具體的行政主體實施,行政執法的實質是國家行政權的運行,是國家意志的體現,可以說,行政執法是行政主體以其名義實施的國家意志行為。無論是行政主體還是行政管理相對入都必須服從國家意志。(2)執行性。勞動行政部門的監督管理能夠將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落到實處。(3)具體性。勞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的相對人只能是特定的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勞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機關作出的處理決定,也只能對相對人發生法律效力,不具備普遍約束力。(4)強制性。勞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活動是以國家強制力作為后盾的,相對人只能接受并配合勞動行政監督機關的監督管理活動,相對人拒絕履行設定的義務,勞動行政部門有依法強制執行或申請法院強制執行等權力。(5)具有優益性。勞動行政機關的行政執法行為依法享有優惠條件,行政管理相對人有協助的義務。(6)具有單向性。勞動行政執法行為是行政機關單方發生的行為,其效力的發生不以行政管理相對人的意志為轉移。
第三,勞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是一種行政法律行為。這種監督管理的結果會導致一定的法律后果的產生,如對違法現象和不當行為采取制裁措施等。監督管理主體要對這種后果負法律責任。監督管理對象對監督管理處理不服,可以提起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
一、勞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的分類
勞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按照主體的不同可以分為兩類:(1)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2)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農村房產買賣糾紛怎么處理
2021-01-21交通事故認定書制定期限是多久
2020-12-13監護職責可否委托他人行使
2020-12-22遺贈扶養協議公證常識
2020-12-02婚姻自由的含義:何謂婚姻自由?
2021-02-22交通事故的法醫鑒定
2020-11-25什么情況下應該賠償勞動者損失
2020-11-08提出離婚賠償的條件有什么
2020-11-26婚內財產協議需要進行公證嗎
2021-01-14擔保合同是債權合同嗎
2020-12-02裝修事故免責合同是否能夠免責
2020-11-09侵犯姓名權無財產損失是否需要賠償
2021-03-25購房簽約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1-18停車位租賃合同
2020-12-05什么情況下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2021-03-15簽訂合同,競業限制終身有效嗎
2020-11-26用人單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主體資格是勞動關系成立的前提條件
2021-02-05未成年人是否可以做生意
2020-12-09實習期間受傷,用人單位是否應賠償
2020-12-23勞務外包員工解聘補償由誰支付
202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