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予執行的條件
1.公證債權文書:確有錯誤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執行。
2.國內仲裁裁決:不予執行的法定情形有以下幾種:
(1)當事人在合同中沒有訂有仲裁條款或者事后沒有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的;
(2)裁決的事項不屬于仲裁協議的范圍或者仲裁機構無權仲裁的;
(3)仲裁庭的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違反法定程序的;
(4)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不足的;
(5)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6)仲裁員在仲裁該案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決行為的。
人民法院認定執行該裁決違背社會公共利益的,裁定不予執行。
注意:
①仲裁機構裁決的事項部分屬于仲裁協議的范圍,部分超過仲裁協議范圍的,對超過部分,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不予執行。
②仲裁裁決被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執行的,當事人可以根據雙方達成的書面仲裁協議重新申請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什么是不予執行
不予執行制度是我國執行程序中一項執行救濟制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民訴法)第二百3十七條、第二百一十八條、第二百七十四條執行中,如仲裁機構的裁決、公證機關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行政機構的處罰決定書或處理決定書出現法律規定的特定情形,人民法院應裁定不予執行。也就是不予執行制度只能應用于非訴法律文書出現法定不予執行情況下。
什么是執行異議
執行異議指執行過程中,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對該標的的執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案外人、當事人對裁定不服,認為原判決、裁定錯誤的,依照審判監督程序辦理;與原判決、裁定無關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執行異議的條件
根據法律的規定,執行異議的提出必須具備以下三個條件:
第一,提出異議的人應是案外人。案外人即指訴訟雙方當事人之外的人。在執行工作中,申請執行人和被執行人提出不同意見,不能視為執行異議。
第二,執行異議應針對執行標的提出。執行標的,是指具有給付內容的法律文書所確定的財產權利或者行為等內容。案外人可以提出被執行的財產屬于自己所有;也可以認為被執行人的作為或者不作為涉及自己的利益。但對人民法院的執行員的工作方法或者工作態度等提出的意見不屬于執行異議。
第三,執行異議應在執行過程中提出。如果執行工作已經完成,案件終結,案外人有異議,只能通過新的訴訟處理,也不屬于執行異議。
如果讀者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我國征地流程的步驟有哪些
2021-03-232019最高人民法院對離婚案件的判案標準最新規定
2021-01-23公司合并債權人有何權利
2020-11-13交通十級傷殘最低賠償多少
2020-11-21交通事故私了不成只有人證能起訴嗎
2021-03-26交通事故傷殘等級鑒定標準
2020-11-23交通死亡事故賠償標準是多少,怎么賠償
2020-12-11贈與合同受贈人后期簽字可以嗎
2021-02-08法官上街 宣講家庭暴力案例
2021-01-24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案件如何確定管轄
2021-03-22房產證在房屋中介手里不肯退怎么辦
2020-12-27哪些財產可以被繼承?
2021-02-05基本的購房知識匯總
2020-12-11住房補貼向誰發放
2021-01-14勞動合同變更協商不一致怎么辦
2021-01-14拘役是否要解除勞動合同
2021-02-21工作未滿兩年被裁員怎么補償
2021-03-20辭職后可否進行勞動糾紛仲裁
2021-02-13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上訴案
2021-01-12保證保險合同糾紛怎么處理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