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5條規定,自用工之日起1個月內,經用人單位書面通知后,勞動者不與用人單位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書面通知勞動者終止勞動關系,無需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但是應當依法向勞動者支付其實際工作時間的勞動報酬。第6條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1個月不滿1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勞動合同法》第82條的規定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并與勞動者補訂書面勞動合同;勞動者不與用人單位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書面通知勞動者終止勞動關系,并依照《勞動合同法》第47條的規定支付經濟補償。由此可見,法律政策對在勞動合同簽訂過程中的過錯劃分還是非常明晰的,當員工存在過錯時,法律賦予用人單位保護自身權益的手段和途徑就是及時終止雙方的事實勞動關系,特別是在用工滿1個月之內,用人單位無須承擔任何補償責任。但如果超過1個月仍未能簽訂的,即使責任在員工一方,用人單位也應當已經知悉其權利保障的合法措施與保護期限,以及放任違法現狀所可能導致的不利后果。因此,筆者認為,如果用人單位能夠舉證證明自己已經履行通知義務,而員工不同意簽訂,即不簽訂勞動合同的過錯在員工可以免除其支付二倍工資的懲罰責任,但對于終止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甚至超過1年仍未能簽訂勞動合同產生的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簽訂責任不能免除。
至于取證的手段則可以按照簽訂勞動合同的流程加以區分,當用人單位將制作、填寫完畢的合同文本交予員工簽字時,可以要求員工填寫回執,以證明用人單位已完成簽訂勞動合同中提供文本、要求簽訂、明確合同條款等用人單位一方應當承擔的“通知”責任。當發生爭議時,用人單位可以此證明未及時簽訂勞動合同的過錯在于員工一方。
應該提醒的是:即使可以利用某些手段證明員工存在過錯,用人單位仍然要嚴格把握簽訂勞動合同的黃金30天,為避免敗訴風險、減少不必要的損失,一定要在30天結束前完成合同簽署工作,否則就需要果斷地終結勞動關系不合法狀態的延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安全鑒定標準是什么
2021-02-24商標申請階段可否主張侵權
2020-11-17怎樣變更監護人具備的條件
2020-12-19事故責任認定書的性質如何
2020-12-03公司不履行貿易合同怎么辦
2021-03-25擔保范圍約定不明確
2020-11-13結合《侵權責任法》分析校園侵權責任的承擔
2020-11-09購房合同上寫的兩個人名字,辦房產證必須都有嗎
2020-12-13勞動合同中止怎么恢復
2021-02-14辭職后社保法律怎么規定
2021-03-11不激納養老金是否屬勞動爭議
2021-03-04被辭退會影響找工作嗎
2021-02-24壽險的投保額怎么計算,購買壽險時又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1-03-18航班延誤險怎么賠償
2020-12-12飛機故障延誤賠償流程
2021-03-20如何申請飛機延誤賠償
2020-11-13貨車沒有道路運輸證出事故可不可以報保險
2021-02-27保險公司全險賠償范圍
2020-12-18車禍理賠清單
2020-12-01強制保險過期了會怎么處罰
202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