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訴法新解釋關于舉證期限
《解釋》第九十九條人民法院應當在審理前的準備階段確定當事人的舉證期限。舉證期限可以由當事人協商,并經人民法院準許。
人民法院確定舉證期限,第一審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于十五日,當事人提供新的證據的第二審案件不得少于十日。
舉證期限屆滿后,當事人對已經提供的證據,申請提供反駁證據或者對證據來源、形式等方面的瑕疵進行補正的,人民法院可以酌情再次確定舉證期限,該期限不受前款規定的限制。
《解釋》規定人民法院確定一審普通案件的舉證期限不得少于十五日,第二審案件提供新證據的舉證期限不得少于十日,修改了此前人民法院確定一審普通案件的舉證期限不得少于三十日,二審案件沒有舉證期限,若提供新證據,除不開庭應當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內提出以外,其他應在開庭前或開庭審理時提出的舊規定。同時《解釋》規定在縮短庭審前準備階段法院指定的舉證期限的同時,又給當事人提供了在之后提供反駁證據或補正證據的機會;改變了以往“一刀切”的方式——簡單規定法院指定舉證期限不得少于三十日,更符合民事訴訟實踐要求。
《解釋》第一百零一條當事人逾期提供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責令其說明理由,必要時可以要求其提供相應的證據。
當事人因客觀原因逾期提供證據,或者對方當事人對逾期提供證據未提出異議的,視為未逾期。
第一百零二條當事人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逾期提供的證據,人民法院不予采納。但該證據與案件基本事實有關的,人民法院應當采納,并依照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五條、第一百一十五條第一款的規定予以訓誡、罰款。
當事人非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逾期提供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采納,并對當事人予以訓誡。
當事人一方要求另一方賠償因逾期提供證據致使其增加的交通、住宿、就餐、誤工、證人出庭作證等必要費用的,人民法院可予支持。
新民訴法第六十五條的規定放棄了剛性的“證據失權”規則,以要求當事人及時提出證據的強制性規定,同時輔之以法官的自由心證判斷,來審視當事人逾期提出的證據是否可以進入審判。但未細化司法實踐中可能出現的不同情形下法官應當采取的不同處理方法和態度,也沒有明確具體訓誡的程度和罰款的數額,這有可能會引發關于司法尺度統一和公平性的新疑問。
舉證期限屆滿后,當事人對已經提供的證據,申請提供反駁證據或者對證據來源、形式等方面的瑕疵進行補正的,人民法院可以酌情再次確定舉證期限,該期限不受前款規定的限制。如果你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版權注冊費如何繳納
2020-12-30男女之間是什么法律關系
2020-12-13執行立案說明已經在執行了嗎
2021-01-18什么是合同債務轉移,合同債務轉移需要哪些條件
2021-03-13公司末位淘汰給賠償嗎
2021-01-03飛機起飛延誤賠償標準
2021-02-16飛機延誤有賠償嗎
2021-02-17保險公司所需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2020-12-07保險合同的體現形式有哪些
2020-11-22最高法院出臺司法解釋規范保險合同糾紛案件審理內容是什么
2021-01-03保險公司理賠時會調取監控嗎
2021-01-10學生意外保險理賠流程
2021-03-11無證駕駛造成人員傷亡 保險公司應賠償
2021-03-12保險費交清與本保險合同是否生效
2021-01-29工程質量保險怎么投保
2021-03-10互聯網保險發展現狀是怎樣的
2020-12-14保險法釋義 第一百七十三條
2021-03-08《旅行社責任保險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
2021-01-18股權轉讓與土地轉讓有哪些差異
2020-11-08女方未婚戶口未遷拆遷可賠償嗎
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