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鼓勵發明創造,建立創新型社會。這就需要加大力度對專利進行保護,這樣能更好地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那么專利權的保護對象有哪些?對于這個問題,律霸小編在下文就為大家淺要的分析一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專利權的保護對象有哪些?
保護的對象是:專利權人的合法權益。
保護的客體如下:
1、發明專利
發明,是指對產品、方法或者其改進所提出的新的技術方案。發明必須是一種技術方案,是發明人將自然規律在特定技術領域進行運用和結合的結果,而不是自然規律本身,因而科學發現不屬于發明范疇。同時,發明通常是自然科學領域的智力成果,文學、藝術和社會科學領域的成果也不能構成專利法意義上的發明。
2、實用新型專利
實用新型是指對產品的形狀、構造或者其結合所提出的適于實用的新的技術方案。實用新型專利只保護產品。該產品應當是經過工業方法制造的、占據一定空間的實體。一切有關方法(包括產品的用途)以及未經人工制造的自然存在的物品不屬于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客體。上述方法包括產品的制造方法、使用方法、通訊方法、處理方法、計算機程序以及將產品用于特定用途等。例如,一種齒輪的制造方法、工作間的除塵方法、數據處理方法、自然存在的雨花石等不能獲得實用新型專利保護。
3、外觀設計專利
外觀設計又稱為工業產品外觀設計,是指對產品的形狀、圖案或者其結合以及色彩與形狀、圖案相結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適于工業上應用的新設計。
二、專利權的侵權行為
專利侵權行為是指在專利權有效期限內,行為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又無法律依據,以營利為目的實施他人專利的行為。它具有以下特征:
1、侵害的對象是有效的專利。專利侵權必須以存在有效的專利為前提,實施專利授權以前的技術、已經被宣告無效、被專利權人放棄的專利或者專利權期限屆滿的技術,不構成侵權行為。專利法規定了臨時保護制度,發明專利申請公布后至專利權授予前,使用該發明的應支付適當的使用費。對于在發明專利申請公布后至專利權授予前使用發明而未支付適當費用的糾紛,專利權人應當在專利權被授予之后,請求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調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2、必須有侵害行為,即行為人在客觀上實施了侵害他人專利的行為。
3、以生產經營為目的。非生產經營目的的實施,不構成侵權。
4、違反了法律的規定,即行為人實施專利的行為未經專利權人的許可,又無法律依據。
(二)根據專利侵權行為的表現形式,專利侵權行為分為直接侵權行為和間接侵權行為兩類。
直接侵權行為。主要是指未經專利權人許可,以生產經營為目的,制造、使用、銷售、許諾銷售、進口發明、實用新型專利產品或利用專利方法獲得的專利產品,以及制造、銷售、許諾銷售、進口外觀設計專利產品。
其表現形式包括:
(1)制造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行為;
(2)使用發明、實用新型專利產品的行為;
(3)許諾銷售發明、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行為;
(4)銷售發明、實用新型或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行為;
(5)進口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行為;
(6)使用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的行為;
(7)假冒他人專利的行為。為生產經營目的使用或者銷售不知道是未經專利權人許可而制造并售出的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能證明其產品合法來源的,仍然屬于侵犯專利權的行為,需要停止侵害但不承擔賠償責任。
假冒專利的行為
具體包括以下幾種:
(1) 未經許可,在其制造或者銷售的產品、產品的包裝上標注他人的專利號;
(2) 未經許可,在廣告或者其他宣傳材料中使用他人的專利號,使人將所涉及的技術誤認為是他人的專利技術;
(3) 未經許可,在合同中使用他人的專利號,使人將合同涉及的技術誤認為是他人的專利技術;
(4) 偽造或者變造他人的專利證書、專利文件或者專利申請文件。
冒充專利的行為
冒充專利的行為是指以非專利產品冒充專利產品、以非專利方法冒充專利方法的行為,包括以下幾種:
(1) 制造或者銷售標有專利標記的非專利產品;
(2) 專利權被宣告無效后,繼續在制造或者銷售的產品上標注專利標記;
(3) 在廣告或者其他宣傳材料中將非專利技術稱為專利技術;
(4) 在合同中將非專利技術稱為專利技術;
(5) 偽造或者變造專利證書、專利文件或者專利申請文件。
間接侵權行為。這是指行為人本身的行為并不直接構成對專利權的侵害,但實施了誘導、慫恿、教唆、幫助他人侵害專利權的行為。例如,行為人知道有關產品系只能用于實施特定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的原材料、中間產品、零部件、設備等,仍然將其提供給第三人以實施侵犯專利權的行為,權利人主張該行為人和第三人承擔連帶民事責任的,人民法院應當支持;該第三人的實施不是為生產經營目的,權利人主張該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的,人民法院應當支持。
間接侵犯行為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 未經專利權人授權或者委托,擅自轉讓其專利技術的行為。此時受讓人若利用了該項專利技術制造了專利產品,那么受讓人和轉讓人構成共同侵權,要承擔連帶責任。
② 其他誘導、慫恿、教唆、幫助他人侵權的行為,行為人與侵權人構成共同侵權,承擔連帶責任。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所以保護專利權是極其重要的,保護對象不僅是專利權人的合法權益也還保護專利產品。在實踐中,侵權行為非常的多,專利權人應該及時運用法律手段維權。如遇到問題,小編建議登錄律霸網站找專業律師服務。
專利權轉讓流程是怎樣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專利權的有效期是多久,它的相關法條規定是怎樣的?
如何確定侵犯專利權的賠償數額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注銷合同如何廢除
2021-03-16無期徒刑的減刑條件需要哪些
2021-03-03房屋分租合法嗎
2020-12-14申請書工傷認定要多長時間才能知道結果
2021-01-26無期徒刑最少服刑多少年才會被釋放
2020-12-15交通事故傷殘鑒定內容
2021-02-24公司破產補償是怎樣的呢
2020-11-14協議限制離婚自由歸于無效
2021-02-27約定僅對租金負連帶責任是否有效
2021-02-08限制消費令怎樣才能解除
2021-01-28農業承包合同糾紛政府會處理嗎
2021-01-03勞動爭議的調解應該在多長時間內結束
2021-01-01意外傷害保險承保范圍
2021-03-22關于建筑工程團體人身意外傷害險的法規
2021-03-22保險公司的組織形式有幾種
2021-01-06如何區分人身保險與財產保險
2021-02-152020人壽保險合同樣本
2021-01-06開車撞死人保險怎么理賠
2020-11-11車禍后保險金怎么申請
2020-11-09最高法民二庭負責人解讀保險法解釋(二)
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