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正確區分合同詐騙罪與民事欺詐行為
民事欺詐主要是指行為人為了用于經營,借以夸大履行能力等欺詐行為以誘使對方當事人陷入認識錯誤并與其訂立合同,不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財物的目的,只希望通過實施欺詐行為獲取對方的一定經濟利益。
在實踐中應當如何區分合同詐騙罪與民事欺詐行為。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區分和把握:
一是行為人主觀方面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即看行為人在主觀上是明知自己沒有履行能力而虛構、隱瞞真相,以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為目的,還是有部分履行合同能力,用夸大履行能力的方法,使對方產生錯覺,通過履行約定的民事行為,以達到謀取一定利益的目的。民事欺詐是為了用于經營,借以創造履行能力而為欺詐行為以誘使對方陷入認識錯誤并與其訂立合同,不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財物的目的,只希望通過實施欺詐行為獲取對方的一定經濟利益,而合同詐騙罪是以簽訂經濟合同為名,達到非法占有公私財物的目的。
二是行為人是否具有履行合同的實際行為,即看行為人是不具備履行合同的實際能力和承擔擔保責任的能力,還是有部分履行合同的能力和承擔部分擔保責任的能力。民事欺詐雖然在客觀上表現為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但在簽訂合同之后,行為人總會以積極的態度創造條件履行合同。即使因客觀因素不能實際履行,也會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合同詐騙行為人根本無履行誠意,客觀上不作履行合同的任何積極努力,在合同簽訂后,財物一到手,要么逃匿,要么大肆揮霍,根本不去履行合同,即使有一點履行合同的行為,也是象征性的“虛晃一槍”。
三是行為人是否采取了欺詐手段,民事欺詐有民事內容的存在,即欺詐方通過商品交換,完成工作或提供勞務等經濟勞動取得一定的經濟利益,一般無需假冒身份,而是以合同條款或內容為主,如隱瞞有瑕疵的合同標的物,或對合同標的物質量作虛假的說明和介紹等;合同詐騙行為人,為了達到利用合同騙取財物的目的,會采取欺騙手段使對方當事人上當。這種手段一般包括:1、無中生有,編造虛假事實。如根本沒有對方需要的貨物、貨源,卻謊稱有貨,而且價格優惠,且能及時供貨;自己根本沒有經營資格和條件,卻設置集資合營的圈套,制造能提供技術和設備的假象。2、有意隱瞞真相,以假充真。如利用虛假的姓名、身份證明、授權委托書等手段假冒廠長、經理、采購人員、促銷人員,甚至打著政府官員的招牌欺騙對方,通過偽造工作證、介紹信、銀行憑證和印章等使對方確信而上當。
四是行為人對標的物的處置情況。在行為人已經占有轉移的財物后,如果當事人沒有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只履行一部份合同義務,那么當事人對其占有他人財物的處置情況,一定程度反映了行為人當時的主觀心理態度。合同詐騙罪犯罪人由于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的故意,一但拿到對方當事人財物后,或攜款潛逃,或是揮霍浪費,根本不想履行合同或將財物歸還對方;而民事欺詐中,行為人在取得財物后,積極、努力的創造條件來履行合同。
五是行為人在違約后有無承擔責任的表現。民事欺詐行為人,在發現自己違約或經對方提出自己違約時,為了減輕自己的責任,可能進行一定程度的辯解,但不會逃避承擔責任。在自己違約確鑿無疑之后,通常有承擔責任的表現,并有一定承擔責任的行為。而合同詐騙行為人,由于明知自己根本不可能履行合同或不可能全部履行合同,當然也就無履行合同或全部履行合同的誠意,在糾紛發生后,行為人想方設法使自己逃避承擔責任,使對方無法挽回其遭受的損失。
筆者認為,只有在確定行為人有無非法占有目的的基礎上才有可能確定客觀行為和客體的性質。因此,只有主觀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才是合同詐騙罪和民事欺詐行為區別的關鍵所在。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什么時間簽訂政府采購合同
2021-01-20彩禮糾紛該如何處理
2021-03-18小企業應付票據的核算
2020-12-27離婚時男方隱匿財產,女方在離婚后可以要求多分割財產嗎
2021-03-03訂婚后男方退婚彩禮是否退還
2021-01-11老人能要以前的贍養費嗎
2020-11-15先予執行多少天
2021-03-11離職后經濟補償金需納稅嗎
2021-01-01辭職的法律規定是什么
2020-12-22投連險有什么風險
2021-02-19意外傷害保險的責任期限是什么意思,時間是多久
2020-11-13產品責任案件中生產者與銷售者之間如何承擔責任
2020-12-31產品責任糾紛應怎樣歸責
2020-12-11產品責任險能否強制執行
2020-11-16人身保險內容有哪些
2020-12-04保險合同的條款形式有哪些
2021-02-13一起復雜的船舶保險合同糾紛訴訟案
2020-11-26失地保險一次性繳費標準
2021-01-03購買車險要注意規避哪些“免賠”風險
2021-02-14保險合同解除有哪些方法
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