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思表示不真實具體體現有哪些(《民法總則》有效期限截止:2020年12月31日)
意思表示不真實是指行為人表現于外部的意志與其內心的真實意志不一致,其具體體現重大誤解、受威脅脅迫做出虎假意思表示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四十六條?行為人與相對人以虛假的意思表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以虛假的意思表示隱藏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依照有關法律規定處理。
第一百四十七條?基于重大誤解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行為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四十八條?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五十條?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脅迫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脅迫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二、什么是民事行為
民事行為是自然人或者法人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的行為。該行為區別于不具有法律意義的行為,比如好意施惠,也稱情誼行為。例如請客吃飯、坐公交到站叫醒,行為人在實施這些行為時不具備與相對人設定法律上的權利義務關系,因此不屬于法律調整范圍。
包括民事法律行為、準法律行為、事實行為。
1、民事法律行為
民事法律行為包含三個成立要件,即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的民事主體、有意思表示、有確定并且在客觀上具有實現現實性的標的。它與事實行為最大的區別就是民事主體具有意思表示,即具有設立、變更或消滅民事法律關系的意圖。
2、準法律行為
準法律行為,如催告、通知、寬恕。此類行為并沒有創立新的權利義務的關系,僅僅是對已有的權利義務關系的認識或者澄清。
3、事實行為
此類行為不以意思表示為構成要件。行為人不具有設立、變更或消滅民事法律關系的意圖。事實行為也能引起法律后果,它是按照法律規定直接產生法律后果。與民事法律行為不同,事實行為的構成不要求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農村的人在自己的宅基地建造了一棟房子。這種建造的行為屬于事實行為。將來這棟房子的主人去世,其繼承人繼承房屋的行為,則屬于民事法律行為。
三、最新資訊(《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生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六條?【虛假表示與隱藏行為的效力】行為人與相對人以虛假的意思表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以虛假的意思表示隱藏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依照有關法律規定處理。
第一百四十七條?【基于重大誤解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基于重大誤解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行為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四十八條?【以欺詐手段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意思表示不真實是指行為人表現于外部的意志與其內心的真實意志不一致,其具體體現重大誤解、受威脅脅迫做出虎假意思表示等。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讀者可以到律霸網進行咨詢,律霸網有專業的律師為你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東不同意的轉租合同是否有效
2020-11-30行政處罰限期整改一般多長時間
2021-02-28未婚先孕怎么領結婚證
2021-03-15先予執行多少天
2021-03-11撫恤金遺囑怎樣寫才有效
2020-12-08口頭合同觸犯合同詐騙罪是否合法
2020-12-16農村老人去世后,其拆遷安置房子女該如何分配
2021-01-24住房公積金賬戶能否執行
2021-01-18勞動者月中入職當月是否有工資
2020-11-22勞務派遣合同實習期多長時間
2021-01-06調崗不同意離職能要賠償嗎
2020-12-22雇傭關系能申請工傷嗎
2021-01-09勞動爭議調解不成的情形應該怎么解決
2021-03-24免責條款不說明保險事故就不免責
2021-02-10產品質量責任保險對哪些情形負保險責任
2021-01-11責任保險和解制度的重構
2020-12-05保險合同中自動墊費條款的效力
2021-02-08無事故現場怎么理賠
2021-02-17保險合同的客體包含哪些
2021-01-01爺爺給孫子投保 為何不能領取保險金
202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