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誤解的撤銷權如何行使
《民法通則》第59條規定:“下列民事行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予以變更或撤銷:
(一)行為人對行為內容有重大誤解的;
(二)顯失公平。”
何謂“重大誤解”。《民通意見》第71條規定:“行為人因對行為的性質、對方當事人、標的物的品種、質量、規格和數量的錯誤認識,使行為的后果與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較大損失的,可以認定為重大誤解。”
一般認為因重大誤解訂立的合同,是當事人對合同關系某種事實因素主觀認識上的錯誤而訂立的合同。重大誤解有雙方誤解和單方誤解之分,前者指雙方當事人意圖指向的標的不一致或雙方對同一合同因素發生認識相同的錯誤,后者指當事人一方對合同因素的錯誤理解。重大誤解一般以雙方誤解為原則,以單方誤解為例外。重大誤解的構成要件是:
1、必須是表意人因誤解作出了意思表示。
2、誤解必須是合同當事人自己的誤解,因第三人的錯誤而發生誤解,并非合同法上的誤解,當事人因第三人的錯誤而發生利益上的重大失衡,可按顯失公平處理。
3、須表意人無主觀上的故意。
4、誤解必須是重大的,所謂重大,指一般人如果處于表意人的地位,假使不是由于錯誤,就不會作出那樣的意思表示。從司法實踐來看,重大誤解包括如下幾種情況:
(1)對合同的性質發生誤解,如將買賣作為贈與或將贈與作為買賣;
(2)對當事人特定身份的認識錯誤,如以信用為基礎的委托合同和對履約能力有特殊要求的合同(承攬、加工合同),如果對當事人的身份發生了誤解,可以認定為重大誤解;
(3)對標的物性質的誤解,如把贗品當作真品;
(4)對標的物質量的認識錯誤;
(5)對標的物價值或報酬的誤解。此外,當事人對標的物數量、包裝、履行方式、履行地點、履行期限等內容的誤解,如果并未影響當事人權利義務或合同目的的實現,一般不應認定為重大誤解。
因欺詐而訂立的合同與因重大誤解而訂立的合同在定性問題上容易混淆。根據民通的意見的規定,采用欺詐手段訂立合同,是一方當事人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對方作出錯誤表示而訂立的合同,重大誤解和欺詐都包含了表意人的認識錯誤問題,二者的根本區別在于:在重大誤解的情況下,誤解一方陷入錯誤認識是由于自己的過失(非故意)造成的,而非受欺詐的結果。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您帶來的關于“重大誤解中的合同撤銷權”的相關法律知識的講解,大家可以仔細閱讀本文,并結合自己的實際,做出明智的決定與處理,小編的解答希望能幫助到您。如果您還有什么其他法律問題需要咨詢,可以聯系我們律霸網平臺的專業律師,為您提供優質的法律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扭送行為是否算非法拘禁
2021-02-18評殘之后續治療誤工費如何計算
2021-02-05政府法律顧問工作總結范本如何書寫
2020-11-08出版社抄襲侵犯什么權
2020-11-30央視曝銀行卡黑市,銀行卡被盜怎么維權
2021-01-25車禍死亡怎么計算扶養費
2021-03-23生活困難不給父母錢是否要坐牢
2021-01-05農民工工傷賠償計算
2021-02-20雇傭關系賠償有免責嗎
2020-11-21購房合同丟失有哪些處理辦法
2021-01-26企業房產證辦理流程
2021-01-08未簽訂勞動合同是一裁終局嗎
2020-11-17公司未與死亡員工簽訂勞動合同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嗎
2021-03-04銀行的勞務派遣合同和正式員工待遇有什么區別
2020-11-27去境外務工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0-12-09適用期解決勞動關系是否有限制
2021-03-25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的一般調解程序
2020-11-17勞動糾紛追討時間是多久
2021-03-10拖欠農民工工資兩年內怎么處罰
2021-03-19保險合同代簽名訴訟舉證方要如何舉證
202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