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離婚和脫軌的精神損失賠償標準>P>首先,如果要確定離婚精神損害賠償標準,我們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 P>犯罪者的過錯程度可以作為對犯罪者制裁的嚴重程度的指標。過失情節嚴重,對受害人造成精神損害,對受害人利益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應當適當增加撫慰;如果行為人只有輕微過失,養老金金額可以相應減少
第二,精神損害的程度
可以考慮受害者遭受的精神傷害和精神痛苦的程度,例如是否存在憤怒、恐懼、焦慮、抑郁和悲傷等情緒障礙;身體疾病是否由精神和情緒損害引起;精神抑郁和恍惚是否影響工作和生活;是否有精神疾病等。由于損害結果涉及人的身體和精神方面,必要時可委托醫療單位作出相應判斷。
第三,具體侵權情節
如果重婚比通奸更嚴重、更有害,則屬于惡劣情節。在情節方面,通奸相對較少
第四,其他相關因素
如雙方的結婚年限、結婚時間、婚后雙方的感情、,無辜方對婚姻生活的貢獻和其他因素應被視為補償因素。相關法律知識:《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46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罪方有權要求損害賠償:
1重婚
2。配偶與他人同居。家庭暴力
4。虐待和遺棄家庭成員
清楚地表明了中國離婚損害賠償的法律狀況① 重婚
指雙方或一方有配偶,未經登記就登記結婚或同居的違法行為,實際上構成重婚。包括法律上的重婚和事實上的重婚。前者指有配偶并與他人登記結婚的人。后者指雖未與他人登記結婚,但有配偶以夫妻名義與他人同居的人。重婚嚴重破壞了家庭和社會的穩定,違反了婚姻家庭法中一夫一妻制的基本原則,嚴重損害了無辜者的感情和利益。鑒于大量重婚在實踐中表現為事實婚姻,重婚應當在實質意義上得到承認,而不僅僅是在形式意義上。婚后登記不能被視為判定重婚的唯一標準。只要實質上存在重婚的婚姻關系,即以夫妻名義同居的關系,就應當承認其重婚行為已經構成。在司法實踐中,雖然我們不再承認和保護未登記婚姻,未登記婚姻是無效婚姻,但對無效婚姻的認定并不影響其重婚。重婚的認定主要是基于對一夫一妻制的保護,而不是對非法婚姻的保護。如果只把婚姻合法性作為認定重婚的依據,勢必會縱容重婚,削弱對重婚的打擊
② 有配偶的人與他人同居
指有配偶的人與不是自己配偶的第三人同居,并保持穩定的婚外性關系。這是一種破壞一夫一妻制而非重婚的行為。它的主要表現形式是同居,即人們通常說“養二奶”和“養二奶”。配偶與他人同居是基于性別關系,以及經濟或生活其他方面的特殊關系。夫妻同居不僅破壞了家庭的和諧穩定,也破壞了良好的社會風尚,因此《婚姻法》明文禁止。這些行為導致離婚后,過錯方的上述行為是導致離婚的導火索,應當賠償無過錯方的損失
③ 家庭暴力的實施
如何定義家庭暴力?中國新的婚姻法沒有任何規定。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12月27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明確規定,家庭暴力是指行為人以毆打、捆綁、殘害、虐待等方式對家庭成員實施的暴力行為,強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在精神上造成一定危害后果的行為。從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家庭暴力問題已經成為一種不容忽視的社會現象。根據中國科學院的調查,家庭暴力占中國女性的30%。近年來,家庭暴力導致的離婚案件不斷增加,犯罪人應向受害者支付賠償
④ 虐待和遺棄家庭成員
指定期對家庭成員進行身心摧殘和折磨,使其遭受精神和身體傷害的違法行為。虐待包括正面行為,如毆打、饑餓、監禁、捆綁、強迫加班、侮辱、詛咒、諷刺、不允許家庭成員參與社會活動等;消極行為,如不提供食物和衣服,也包括在內。生活中常見的有丈夫虐待妻子、父母虐待子女、虐待兒童、虐待老人、兒媳虐待公公婆婆等行為。
遺棄家庭成員是指有贍養義務的一方的違法行為,贍養、扶養家庭成員,對需要贍養、扶養、扶養的一方不履行應盡義務的。需要扶養、扶養、撫育的黨,是指喪失勞動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不能獨立生活的中青年、患病家庭成員。遺棄家庭成員侵犯了家庭成員獲得支持的權利,給他們的生活帶來困難,甚至危及他們的健康和生命。因此,新的婚姻法明確規定,“禁止家庭成員之間的虐待和遺棄”。只有當另一方有上述四種情形之一時,無過錯方才有權提出離婚損害賠償請求。在司法實踐中,必須嚴格把握以上四種情況,既不能擴大解釋和理解,也不能限制解釋和理解。也就是說,如果離婚案件中沒有過錯,無過錯的一方應獲得損害賠償
如果婚姻因一方出軌而破裂,另一方可以要求另一方賠償精神損失。具體賠償可由夫妻協商。對方拒絕賠償的,法院可以作出相應判決。如果法院對相關判決生效,具體賠償金額由法院根據案件情況決定
如何收集丈夫有欺詐行為的證據當他丈夫出軌時,他是個小男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哪些屬于違章建筑,拆遷違章建筑能否獲得補償
2020-12-17行政案件回避的適用是怎樣的
2021-03-17不是上市公司能進行股權融資嗎
2021-02-12經濟犯判五年能假釋嗎
2021-01-16解除合同催告合理期限
2021-02-09施工過程中受傷的哪里的法院有管轄權呢?
2020-12-19申請勞動仲裁時可以申請財產保全嗎
2020-12-13自己手寫的合同簽字了有法律效力嗎
2020-12-16合同債權質押制度具有哪些法律效應
2021-03-22對方未履行合同如何處理
2021-03-02債權保全措施有哪些
2021-02-26賦予業主委員會民事主體資格的理由
2021-03-05競業限制協議每個月應該給補償嗎
2021-02-19未簽訂勞動合同如何認定勞動關系
2020-11-12勞動合同無效怎么辦
2020-12-11如何約定競業限制條款才合法?
2021-01-09勞務派遣國外生病死亡如何賠償
2020-11-25山東省事業人員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1-03-13我國法律對勞動爭議仲裁管轄權是怎樣規定的
2020-12-29收費停車場內車輛被盜,商場能否擔責
20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