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經濟犯罪案件起訴標準的規定》的相關規定,目的是非法占有。在合同簽訂和履行過程中,詐騙對方財產,涉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個人詐騙公私財物5000元至20000元以上的
<2。單位負責人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以單位名義進行詐騙,詐騙所得歸單位所有,數額在5萬元至20萬元以上本罪為1997年刑法新增罪
刑法第224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與虛構單位或者以他人名義訂立合同;
<(二)以偽造、變造、作廢的票據或者其他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的;(3)無實際履行能力,通過履行小型合同或先履行部分合同,誘使另一方繼續簽訂和履行合同;(4)在收到另一方支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或擔保財產后逃逸;(五)以其他方式騙取對方財產的。
這種犯罪可以由個人和單位實施。因此,只要單位或個人實施合同詐騙,被詐騙財產達到“大額”標準,即構成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一起立案標準為“個人詐騙公私財物5000元至2萬元以上”立案偵查。這主要是指《刑法》第224條規定的個人進行合同詐騙的五種情形之一,在備案標準的第二種情形中,個人詐騙他人財產的累計金額達到5000元至20000元以上,“單位負責人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以單位名義進行詐騙,詐騙收入屬于單位,金額在5萬元至20萬元以上的”,立案偵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處罰催繳通知書不執行會怎樣
2021-03-02商標授權和品牌授權是否一樣
2020-12-10行政處罰的原則是什么
2021-01-10勞動合同解除手續
2020-11-09沒離婚不讓看孩子報警管嗎
2020-12-26離婚協議書如何簽訂
2021-01-04醫療糾紛撤訴訴訟費退還嗎
2020-12-21進行虛假出資補足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2021-03-23簽訂集體合同應當經過哪五個程序
2020-11-13喪偶婦女的財產繼承是否會因子女少分
2021-01-25法院依據效力待定合同判決是認定事實錯誤嗎
2021-03-13未成年繼承遺產需要償還債務嗎
2020-11-30顧客如果喝醉酒在超市摔倒,誰來擔責
2020-12-24勞務外包是同工同酬嗎
2020-12-22不激納養老金是否屬勞動爭議
2021-03-04什么條件下可退回保險費
2020-12-08給父母買保險要注意什么問題
2021-02-18三責險的賠償范圍有多大
2021-02-19人身保險的被保險人具體是指誰
2020-11-15重復保險的分攤方法
202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