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協議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
協議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
勞動合同法第33條:“用人單位名稱、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或出資人的變更,不影響勞動合同的履行。”
“第三十六條: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P>
“第四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
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條的規定向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并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
二、協議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是多少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議解除勞動合同,是雙方自愿的結果,是雙方在平等的基礎上自愿解決勞動爭議的友好方式ty.無論是誰先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只要是除勞動合同外雙方真實意思的表達,都可以通過協議解決。但是,《勞動法》明確規定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勞動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二)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三)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四)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勞動合同無效;(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其他情形。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或者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勞動者可以不事先通知用人單位立即解除勞動合同?!暗谌藯l賦予勞動者自愿解除勞動合同的權利,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讓勞動者充分享受自己的權利。
當然,從法理角度來看,無論誰提出先協議解除勞動合同,只要我是雙方在完全自愿的前提下達成的協議,我們注意兩個方面“公平”“然而,這種公平是建立在雙方完全自愿和協商一致的基礎上的。既然這是一項公平的協議,就沒有必要談論彼此的賠償問題。但是,該法的立法精神考慮到了強者和弱者的問題,以及單位和工人的問題。法律規定結合了生活中的這一實際問題,并以這種方式為弱者做出了貢獻,當雇主首次提出通過協議終止勞動合同時,雇主應向工人提供經濟補償。
根據本法精神,根據《勞動合同違約和終止經濟補償辦法》,見勞動部根據第481號文件第5條于1994年12月3日發布的《勞動部經濟補償辦法》,用人單位在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后解除勞動合同的,應當支付相當于每滿一年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但不超過12個月。工作時間不足一年的,按一年標準給予經濟補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簽名只簽單個姓氏有效力嗎
2021-02-19試用算雇傭關系嗎
2021-02-10飼養動物損害到他人的歸責原則是什么
2021-02-28撤銷行政許可有時效限制嗎
2021-03-06村干部選舉新規定有哪些
2021-03-05民事訴訟須知
2021-02-04買賣合同運輸到達前誰承擔風險
2021-02-04離婚時,夫妻共同財產分割問題
2021-01-01用人單位違法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相關法條
2020-12-27雇傭關系的認定條件是什么
2021-02-03疫情期間被隔離扣工資嗎
2021-03-09用人單位使用已經辭職的員工參與拍攝的宣傳視頻,是否侵犯個人肖像權
2021-01-30意外保險如何索賠
2021-02-15航班延誤賠償多少錢
2020-12-15汽車的平安保險快速理賠流程
2021-02-13電子保單是如何工作的
2020-11-24什么是車上座位責任險
2021-01-10重復保險理賠款并不會增多 超額投保得不償失
2020-12-09被保險人違反保險事項 保險人不承擔賠償責任
2021-01-20農房保險理賠多久過期
2021-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