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區1:未能履行提前通知義務案例:小王是一家化妝品公司的銷售人員。他的銷售業績兩年來一直在公司中名列前茅,但他沒有得到領導的賞識,他的職位和薪水也沒有得到提升。今年3月28日,小王向該公司總經理提交了辭職報告,然后轉到同行業的另一家公司。由于小王突然辭職,公司的銷售工作幾乎陷于癱瘓,造成重大損失。于是,一家化妝品公司將小王告上法庭,要求小王賠償公司的經濟損失。小王辯稱,他離開公司時已向公司提交了辭職報告,并將所有材料放在辦公室。他與公司無關,不承擔賠償責任。然而,法院最終裁定小王應賠償公司10萬元的經濟損失。評論:辭職是工人的權利,工人終止勞動合同,沒有說明理由,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可以隨意離開。根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的方式有三種:一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二是用人單位不履行法定義務,如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未按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等,勞動者有權立即解除勞動合同;第三,提前30天書面通知用人單位,或在試用期內提前3天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在本案中,小王沒有與所在單位就解除勞動合同達成協議,所在單位也沒有履行相關法律義務。因此,小王只有提前30天書面通知所在單位,才能解除勞動合同。小王未能履行提前30天通知的法定義務,給公司造成了經濟損失,因此,他應該依法承擔賠償責任。限制區2:先簽新老板,然后炒舊老板。案例:小陳是一家貿易公司的人力資源經理,對勞動法有一定的了解。由于他的貿易公司經濟效益不佳,他經常拖欠雇員的工資。小陳覺得自己沒有繼續在公司工作的前途,一直在計劃跳槽。在一次大型人才交流會上,小陳在一家房地產公司找到了一份銷售管理的工作,因此小陳隱瞞了自己沒有與該貿易公司解除勞動合同的事實,與該房地產公司簽訂了新的勞動合同,并同意兩個月后正式上班。兩個月后,小陳以貿易公司未按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為由,向貿易公司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并要求貿易公司支付相應的經濟補償金,但小陳的主張被法院駁回
評論:小陳的這種做法在實踐中相當普遍,但不符合中國現行勞動法設計的終止勞動合同和重新建立勞動關系的法律路徑。根據中國現行勞動法律制度,除兼職外,勞動者只能有單一勞動關系,可以有兼職關系,但不能有多重勞動關系。正確的做法是:員工可以先與新老板簽訂雇傭協議,明確員工與原單位依法解除勞動關系后,用人單位將雇傭員工,并就工資、職位和違約責任達成一致。當雙方正式簽訂勞動合同時,勞動合同應按照協議中約定的條件簽訂。這樣,如果新老板違約,跳槽者也可以退出協議并請求法律支持。限制區3:提前終止合同但拒絕支付培訓費。案例:小林是一家公司技術部門的工程師。由于出色的工作表現,公司決定安排在美國參加產品維護培訓。小林在離開前與所在單位簽訂協議:小林在國外的培訓費用由公司承擔,小林回國后必須繼續為公司服務5年,否則,公司有權要求小林按照剩余服務年限賠償公司支付的培訓費用。小林善紀回國后在原公司工作了兩年,覺得沒有前途,于是辭職。公司同意小林的辭職,但要求他按照原協議賠償6萬元。小林認為公司為他支付的所有培訓費用實際上都是往返旅費和津貼,因此他拒絕賠償。雙方均向當地法院提出上訴,法院判決小林應根據原協議賠償公司6萬元意見:中國《勞動合同法》第22條規定,如果用人單位為工人提供特殊培訓費用并為其提供專業技術培訓,可與工人簽訂協議,約定服務期限。勞動者違反服務期限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金額不得超過業主提供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未完成部分應分攤的培訓費用。根據這一規定,對于約定服務期的勞動合同,如果工人提前終止合同,他應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金額取決于在這種情況下為服務期未完成部分分攤的培訓費用,獲得出國培訓機會后,小林未能按照合同履行義務,應賠償雇主相應的培訓費用。當然,雇主不能隨意商定服務期限。只有在雇員享受了雇主的培訓費用后,雇主才能在勞動合同中約定服務期限,然后同意如果雇員提前終止合同,應向雇主支付違約金。限制區4:辭職后忘記附帶的義務。案例:2007年3月,李接受了公司發展部經理的任命。該公司與李簽訂了保密和競業禁止協議。協議規定,李應保守公司的商業秘密,并在勞動合同終止后兩年內不得受雇于其他有競爭關系的公司。如李某違約,應承擔違約責任,并向公司支付違約金6萬元。2009年11月,李某終止了與公司的勞動合同,公司一次性向李某支付了2萬元的補償金。次年3月,李彥宏加入了一家和一家公司開發類似產品的公司。一家公司認為李違反了競業禁止義務,申請了勞動仲裁,并要求李支付6萬元的罰款。勞動仲裁部門裁定支持公司的請求
意見:《勞動合同法》第23條規定,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有關的保密事項。對于負有保密義務的員工,雇主可在勞動合同或保密協議中與員工就競業限制條款達成一致,并同意在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后的競業禁止期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禁止協議的,應當按照協議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本條是工人的附加義務之一。在本案中,一家公司與李簽訂了保密和競業禁止協議,并給予了李相應的經濟補償。李應履行相應的保密和競業禁止義務,但李未能履行約定的義務。需要提醒的是,《勞動合同法》明確規定了競業禁止的范圍和期限,即競業禁止人員僅限于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對用人單位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競業禁止的最長期限不得超過2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網絡上采用別人的文章是侵權嗎
2020-12-05危害國家公共安全罪剝奪政治權利嗎
2021-01-30老年人的立遺囑權應該如何保護
2020-11-18武漢首發反家暴人身保護令
2021-03-04交通事故簡易程序
2020-12-05商業銀行違反規定同業拆借的如何處罰
2021-02-27小產權房買斷需要什么手續
2020-11-29如何認識口頭變更勞動合同的法律效力
2021-01-26小貨駕駛證實習期能扣分嗎
2021-01-21上傳侵權的網絡視頻由誰擔責
2020-11-21人壽險理賠需要準備什么資料
2020-11-26教練車出事的保險公司會賠嗎
2020-11-11哪些事故三責險要理賠
2021-03-17出現車禍怎么向保險公司索賠
2021-01-16沒給員工交保險是民事糾紛嗎
2021-03-08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1-14公眾責任險費率
2021-01-26校方責任保險的除外責任是什么
2021-03-22不如實告知不賠 保險理賠可拒賠
2021-01-07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具體內容是什么
202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