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友提問:違法歸責前提下的責任分擔原則律師答:在行政賠償實踐中,違法責任原則是確定賠償責任的基本標準。但實際情況卻大不相同,尤其是在上述責任分擔的情況下。由于缺乏法律依據(jù),難以統(tǒng)一處理。在司法實踐中,有的逃避被害人責任,只追究行政行為的違法性,有的直接按照民法上的過錯責任原則處理,有的將違法責任與過錯責任混為一談。顯然這是不對的
相關法律知識:
首先,混合違法責任原則。與民法理論中的混合過錯責任一樣,行政賠償案件的責任分擔也存在當事人雙方違法的情形。在這種情況下,應遵循違法責任混合的原則,并根據(jù)雙方違法行為的程度和嚴重程度分擔賠償責任,即行政機關只損害自己違法行為造成的部分,自行承擔責任。這遵循了行政賠償?shù)倪`法責任原則,不違背“誰損害,誰賠償”的精神;其次,公平原則。行政賠償案件的公平原則是指雖然受害人也有違法或過錯,但行政機關的職權造成的損害超過受害人的義務。在這種情況下,應當適用公平原則,行政機關應當對超出受害人義務的部分進行賠償。顯然,它與民法上的侵權賠償公平原則在意義上有很大的不同。民事侵權賠償?shù)墓皆瓌t是指當事人沒有過錯,可以分擔民事責任。行政賠償案件中的公平原則,是指行政機關對受害人應當承擔的部分以外的損害進行賠償。另一部分損失由受害人本人承擔
第三,歸責原則,即受害人的損害是由于行政機關的違法行政行為和第三人的違法或過失行為造成的,行政機關應當承擔部分賠償責任。這種情況在司法實踐中并不少見,待遇也不盡相同。有人認為,行政機關應當承擔全部賠償責任,然后再由行政機關向第三人追償。有人認為應將其作為民事案件受理,并按混合過錯原則處理。前者明顯違背了“誰損害誰賠償”的精神。后者混淆了行政賠償案件和民事侵權賠償案件中賠償標準和賠償范圍的界限,忽視了兩種賠償標準和賠償范圍的區(qū)別。另外,我國不適合建立行政補償制度。正確的做法是行政機關應當根據(jù)其行為造成的損失程度承擔部分賠償責任。行政賠償?shù)南嚓P法律規(guī)范在此適用。另一部分損失是由于第三人的違法行為或過錯造成的,應當由第三人直接賠償,而不是由國家賠償。對于這部分損害的處理,應當適用民事侵權賠償?shù)南嚓P法律規(guī)范。這既保證了國家承擔責任能力的有限性,又保護了受害人的合法權益第四,結果責任原則。適用于行政行為因違法給受害人造成損害,受害人因故意或者過失擴大損害結果,擴大部分的損失由受害人承擔的情形。在這種情況下,行政機關對結果擴大部分的損害不應承擔責任,而應由受害人本人承擔。也就是說,在強調行政機關責任的同時,也要倡導公民的自愛意識,促進公民正確維護自身權益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商標侵權案件是否要追根溯源
2020-12-24個人合伙的條件是什么
2021-02-27收養(yǎng)關系公證流程有哪些
2021-03-15工地上受傷老板不負責任怎么辦
2021-02-10中國保監(jiān)會的主要職責是什么
2020-12-19格式合同有什么特殊性
2021-02-12高校畢業(yè)生簽的三方協(xié)議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01抵押合同有期限嗎
2021-01-16專利申請書范文應該怎么寫
2021-02-10住房公積金貸款步驟是怎樣的
2021-01-16勞動合同無效影響工資支付嗎
2020-12-26子公司勞動關系轉移
2021-03-15恐嚇欺騙下簽訂勞務合同是否違法
2020-12-03分包給勞務隊屬于違法分包嗎
2021-02-23雇傭關系能申請工傷嗎
2021-01-09丟貨了公司就不發(fā)工資可以嗎
2020-12-25豪車車主為省修車費騙保構成什么罪
2020-12-25公司為勞動者投保團體人身保險誰是被保險人
2021-02-17保險合同效力如何認定
2021-02-20電子保單有哪些安全設計
20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