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眾籌與非法集資的界限模糊
國內民間融資渠道不暢,非法集資以各種形式頻繁發生,引發了一些嚴重的社會問題,眾籌容易越過雷區,成為非法集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區分非法集資和眾籌融資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眾籌的一些特點,如未經許可、通過網站公開推薦、承諾一定返還等吸收非特定對象資金,符合《關于非法集資罪的解釋》第一條的構成要件。特別是在股權眾籌中,相當一部分人將股權轉讓給“社會不明對象”進行私募在形式上,也超出了《解釋》第六條的限制。因此,對股權眾籌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如果控制不好,很容易與非法集資混為一談一般來說,融資人與投資者之間的融資行為屬于私人契約,政府不應干預這種屬于私人自治范疇的事務。但是,眾籌涉及到向非特定投資者募集資金,融資人利用他人資金開展經營活動,這使得公眾小額集資與金融市場秩序和投資者利益密切相關,由此引出金融監管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然而,目前我國對眾籌的法律監管幾乎是空白,主要依靠融資人的意識和眾籌平臺的程序監管。配套法律環境的缺失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監管法律的缺失國務院正在對互聯網金融監管進行統一部署。由中國人民銀行牽頭,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工信部等多部委參與的《關于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即將出臺實施。銀監會負責P2P行業監管,證監會負責股權眾籌監管,中國人民銀行負責第三方支付監管,監管體制目前不匹配,不是沒有法律對眾籌進行規制,而是現行《證券法》、《公司法》等法律對股權眾籌存在制度性障礙,直接阻礙了我國股權眾籌的正常發展(1)眾籌還具有吸收公眾存款的性質,募集資金、出售股權、跨市場融資,涉及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的監管范圍。此外,眾籌本身也涉及創意項目發起人的知識產權。顯然,沒有一個監管部門能夠對眾籌進行全面有效的監管。(2)監管體制的不匹配在中國可能是正常的。我國經濟正處于轉型期,創新是轉型的必要條件,促進小微企業發展是重中之重,資本應發揮相應作用。可以考慮以區域試點為導向,大膽試點推進股權眾籌,積極探索以眾籌機構監管為試點,使中介機構承擔相應的投資者教育和投資者保護責任(1)眾籌監管需要在金融創新和投資者保護之間尋求最佳平衡。如果對眾籌進行嚴格監管,必然會導致融資成本上升,并帶來政策和法律風險。最可怕的后果是,它扼殺了極為強大的中國式金融創新,而這種創新并不容易開始萌芽。但是,如果監管放松,投資者將面臨風險,甚至會引發中國式的金融危機。(2)復雜的社會性對眾籌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目前,眾籌作為一種新的融資方式,其許多模式、特點和發展方向尚不明確。如何規范眾籌已經成為許多主要眾籌發展中國家爭論的焦點。眾籌在中國的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大量的社會事實與英國和美國的事實大不相同。我國的經濟環境、金融條件和社會土壤已成為決定眾籌發展方向的決定因素
作為一種新型的互聯網金融模式,眾籌的融資形式和風險點不同于傳統的融資方式。目前,國內投資者大多對自身風險認識不足,甚至對融資項目的質量缺乏判斷,容易在約定報告或創意項目的誘惑下做出錯誤的選擇。但是,由于眾籌在短時間內還是一個新生事物,如何在適當保護投資者利益的同時,結合中國國情,防止欺詐等負面現象的發生,但在眾籌活動中,對投資者自由選擇的更多干預是一個需要慎重考慮的問題,由于集資者與投資者之間信息交換的不對稱,可能出現集資者利用眾籌活動欺騙投資者的現象,而有時甚至眾籌平臺也會幫助或隱瞞集資者的欺詐行為目前,我國的信用體系主要用于特定的金融機構和法院。特定金融機構提供的不良記錄只在特定領域有效,沒有威懾力。但法院發布的“失信黑名單”需要行為人進入司法程序才能生效,實際效果還有待探索。對于日益流行的互聯網金融和眾籌金融活動,個人信用信息無疑對促進良性交易活動起著重要作用。隨著眾籌模式越來越成熟,真正進入人人眾籌的新時代,其信用風險將越來越明顯,對投資者極為不利。因此,建立網絡金融和眾籌金融活動的法律救濟機制具有重要意義。眾籌平臺的開放性和不確定性有竊取創意的風險。眾籌項目大多是創意項目。項目產品有的已經出版,有的只是半成品。經過長時間的展示,由于眾籌網站的開放性和對象的非特定性,眾籌網站上展示的項目在融資過程中極有可能被他人竊取。在這種缺乏創新的現實環境下,偶爾的創新很容易成為企業的目標。因此,每個眾籌網站都會建議項目發起人在網站上展示項目時,盡量避免透露關鍵信息。不過,這也不排除有抄襲項目創意的可能,因為眾籌項目抄襲了他人的知識產權,投資者的利益就喪失了。一些眾籌項目是基于剽竊別人的想法。剽竊者以剽竊他人觀點發起眾籌后提起知識產權訴訟的,項目發起人可能承擔停止侵權等賠償責任,而投資者的貢獻將失去回報的可能性
以上是我國眾籌發展中存在的法律問題,由律霸.com編輯整理。如果您有更多問題,可以咨詢律師事務所的專業律師,或直接委托律師事務所幫助您走出法律困境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旅客乘坐客車時出現自身財產損失誰來負責
2020-11-25合伙企業可以適用破產法嗎
2020-12-17最高法關于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問題的規定
2021-02-16發回重審的案件能否移送管轄
2020-11-14車輛遺產繼承過戶費用
2021-03-08代理商合同特征有哪些
2021-03-06取消繼承權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0-12-12在超市摔倒的賠償責任是怎樣
2020-12-14求職沒有工作經歷怎么寫
2021-03-21集團內部調動必須更改勞動合同嗎
2020-11-29裁員多少人以上要提前30日公告
2021-01-05勞動糾紛勞動局該不該管
2021-01-01保險銷售行為可回溯管理暫行辦法亮點解讀
2020-12-31保險合同內容變更的條件及訂立要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2021-01-25本案保險合同中的免責條款是否具有效力
2021-02-15旅游意外保險條款之保險合同的構成
2021-01-06為籌保險款母親跳樓救子可行嗎
2021-01-08互聯網保險的優勢是什么
2021-01-03保險法對維護保險標的安全基本規則有哪些規定
2021-03-02保險受益人指定和法定有什么區別
202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