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修正案》有何考慮?更改部分內容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有關人士如何解讀公司法修正案?詳見下文
2013年12月28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修正案》,這是我國《公司法》頒布20年來的又一次重大修改,新《公司法》經過兩次制定,將于2014年3月1日起施行公司法與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社會經濟結構、經濟體制、經濟體制等密切相關。特別是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加入WTO的背景下,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取得了新的發展和巨大進步。為了確保這一艱難的成就,必須加強以《公司法》為代表的法律制度的完善。通過對相關經驗的總結,不斷對《公司法》進行修改和完善,使之更加適應當前法制化、國際化的基本需要。十八大勝利后,在分析當前經濟社會背景的基礎上,對原《公司法》進行了修改,為豐富和完善《公司法》,更好地服務于我國經濟,將第七條第二款中的“實收資本”刪除,將第二十三條第二款修改為:“二)全體股東依照公司章程認繳的出資額”;(三)修改第二十六條修改為:“有限責任公司的注冊資本為在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的全體股東認繳的出資額。”,國務院行政法規、決定對有限責任公司的實收注冊資本和注冊資本最低限額另有規定,刪除第二十七條第三款,刪除第二十九條,將第三十條改為第二十九條,修改為:“股東認繳公司章程規定的出資后,全體股東指定的代表或者全體股東共同委托的代理人,應當向公司登記機關提交公司登記申請書、公司章程等文件,申請設立登記,刪去“及其出資額”八、刪去第五十九條第一款九、將第七十七條改為第七十六條,第二項修改為:“全體發起人認繳的股本總額或者依照公司章程募集的實收股本總額”(10)第八十一條改為第八十條,第一款修改為:“以發起方式設立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冊資本為在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的全體發起人認繳的股本總額。發起人認購的股份未繳足前,不得向他人募集股份p> 第三款修改為:“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決定對股份有限公司的實收注冊資本和注冊資本最低限額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11)第八十四條改為第八十三條,第一款修改為:“以發起設立方式設立股份有限公司的,發起人應當以書面形式足額認購公司章程規定的股份,并依照公司章程繳納出資。以非貨幣財產出資的,依法辦理財產權轉讓手續p> 第三款修改為:“發起人繳足公司章程規定的出資后,選舉董事會、監事會,董事會應當向公司登記機關提交公司章程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文件,申請設立登記,公司章程的順序應作相應調整(1)完善公司的設立制度,降低設立公司的最低注冊資本額,降低設立門檻;取消一人有限責任公司股東應當一次性足額繳納出資的規定,采取公司股東(發起人)自主約定出資額、出資方式、出資期限等方式。,并載入公司章程簡化公司設立程序,貫徹原則,進一步明確設立公司的責任。(二)除公司注冊資本最低限額、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的限制外,放寬注冊資本登記條件,一人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分別應注銷3萬元、10萬元和500萬元;公司成立時不再限制股東(發起人)的初始出資比例和貨幣出資比例
(3)簡化登記事項和登記文件。公司注冊時無需提交驗資報告本修正案為推進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提供了法律依據和保障。工商總局還將研究提出修改《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等行政法規的建議,積極構建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公示制度,完善文件格式規范和登記管理信息系統第四,修改《公司法》的意義(1)有利于鼓勵個人創業,刺激個人經濟發展。受世界經濟大局下滑影響,預計未來幾年中國經濟將呈現低增長態勢。在這個時候,最大的負面影響是就業,這是擺在本屆政府面前的一個嚴重問題。認購制的正式出現,體現了決策層制度創新的改革思路和放寬公司設立門檻的監管思路。取消注冊資本最低限額,取消首期投資必須達到20%,剩余注冊資本必須在兩年內到位的規定,不再需要提供驗資報告,將使公司的設立更加方便、劃算,這也將更好地鼓勵個人和大學生創新,不斷發展個人經濟幾次,也有助于提高我國的整體創新能力(2)實行認繳制,促進我國學分制的逐步建立。在實收制度下,“充裕”的注冊資本是為公司債權人和貿易伙伴申報公司實力的一種方式。重要交易的預調查還必須包括對方的注冊資本情況。然而,在認購制下,任何人都可以成立一家注冊資本1000萬元甚至1億元的公司,因此注冊資本的含義就失去了意義。在這種結構下,控股股東背景調查和資信調查成為重大交易的重中之重。相應地,政府將逐步建立市場主體(企業、控股股東、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信用體系。近日,最高人民法院要求,所有判決和訴訟執行結果都要在網上公布。新《公司法》的修訂將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我國的信用體系(3)促進其他部門法律的修改,“收回注冊資本”已成為歷史。不僅實收資本不再計入營業執照,公司設立和增資的驗資手續也將隨著認繳制度的實施而取消。同時,虛假出資罪、抽逃資本罪等與注冊資本有關的規定也將失去意義,需要修改。除了行政和刑事領域的變化,民事領域的現行法律規則可能會受到更大的影響。比如,原《公司法》及相關司法解釋對董事、高級管理人員督促股東及時履行出資義務的責任將有所減輕,而共同出資的責任也將減輕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處罰的設定權限有哪些
2021-01-26怎么判定合同真偽
2021-01-28犯罪中止的定義與適用
2021-03-12抵押貸款要壓房產證原件嗎
2020-11-13房屋中介費可要求退還嗎
2020-12-20公司法人有什么權利,哪些人不得擔任公司法定代表人
2021-02-14夫妻關系受競業協議限制嗎
2021-01-08合同免責條款有哪些
2021-01-13什么類型用工可以簽勞務合同
2021-02-08企業停產職工離職的經濟補償
2021-02-16離職補償金標準按照應發嗎
2021-02-15能登報聲明斷絕親子關系嗎
2021-03-20火災意外險如何賠償
2021-01-04綜合意外險是否包括駕乘私家車
2020-12-24海上貨物運輸保險案例分析
2021-03-15商業第三者險的賠償計算方式
2020-11-22交通事故造成車輛損壞的,保險公司是否可以不予理賠
2021-01-09為什么要保險人向投保人明確說明責任免除條款
2021-03-11保險車輛損失情況確認書沒蓋章有效嗎
2020-12-26保險公司欺詐銷售如何維權
202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