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改革是整個國民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是提高國有經濟整體水平,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的重要舉措。調整和完善所有制結構也是一項重要內容。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提出構建“產權明晰、權責明晰、政企分開、科學管理”的現代企業制度,這是國有企業改革的一項非常重要的政策,對國有企業從計劃走向市場起到了非常積極的引導作用。特別是黨的十五大以來,國有企業改革呈現出新的發展態勢。在產權結構上,企業由國家所有制的單一產權結構向國家、集體、法人、自然人所有制的多元化產權結構轉變,即產權制度改革。現階段,他們已進入國企改革的深層次。一直以來,國有企業改革受到各方面的關注。根本原因在于,國企改革事關國家、社會和廣大職工的根本利益。如何規范國有企業改制過程中的資產處置、人員安置和產權重組,如何轉變觀念,如何發展,如何加強監管和約束,而如何塑造改制后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國有企業改制必須面對的現實
從目前的國有企業改制實踐來看,國有企業改制的重點仍然是調整產權結構和規范企業形式,更多地強調產權明晰,而忽視了管理科學。實際上,國企改革不僅需要改革企業產權結構,更需要創新企業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從根本上轉變決策、用工、激勵三大機制,為使企業成為市場競爭的主體,實現國有企業改革的最終目標,公司制改革后,國有企業設立了股東會、董事會和監事會。但股權結構仍以國有股為主,導致所有者缺位,缺乏決策、制衡和監督機制。大多數國有企業改革后,都面臨著由“舊三會”向“新三會”過渡的問題。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結構,關鍵在于明確決策機制,否則就會陷入“一人堂”決策怪圈。因此,公司的重大決策應當由股東會和董事會依法作出。股東不得直接或間接損害公司和其他股東的權益。公司董事、監事候選人的提名應當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和公司章程規定的條件和程序進行,國有企業董事長、總經理一般由政府任命。從投資者的角度看,這種治理結構的問題在于公司中資產所有者的缺位,使得所有者在實際經營中難以行使權力,從而容易出現“內部人控制”問題;同時,由于資產所有者是公司追求利潤的最重要來源,如果所有者權力行使不到位,公司對利潤的追求將受到很大影響;從另一個角度看,作為國有獨資公司,國家所有制是全民所有的(根據憲法)。因此,在某種意義上,它也是一個股權高度分散的股份有限公司。因為每個人的股份都很小,每個股東都不會因為對企業經營者的監督而獲得太多的利潤。理性的選擇是“搭便車”,每個人都沒有積極性去監督企業經營者,容易形成經營者獨攬大權的內部人控制現象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警現場處罰寫錯車牌該怎么行政復議
2020-12-18涉外婚姻的復婚需要滿足何種條件
2021-02-23科創板是什么
2021-03-14公司合并債權人有何權利
2020-11-13如何申請商標注冊
2020-12-072020年浙江省各市消費者投訴協會電話及聯系地址是什么
2021-03-03未離職沒簽合同申請仲裁算曠工嗎
2021-03-25什么是累犯?什么是自首?
2021-01-16中止探望權的管轄是怎樣的
2021-03-25遺囑執行人有哪些職責
2021-02-27向中國請求送達文書的,請求書應載明內容
2021-01-18法律規定擔保合同簽訂流程是什么樣的
2020-12-17學生體育課后猝死學校承擔責任嗎
2021-02-14按揭房辦理房產證流程是怎樣的
2021-03-10服務期與勞動合同期限沖突問題
2021-02-08放假多久算被迫解除勞動合同
2021-01-14公司勞務合同應該注意什么
2020-11-28意外險國家規定最高賠付多少
2021-01-01海洋貨物運輸保險索賠期限
2021-01-18物保法律如何規定的呢
2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