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經公證的房地產贈與合同的撤銷能否辦理?《合同法》規定,捐贈財產權利轉移時,捐贈合同一般不得撤銷。一般來說,財產捐贈是以財產是否交付來確定財產權利是否轉移的。但是,對于贈與的不動產,由于不動產的登記是為了確認財產的所有權,因此可以取消不動產的權利轉讓,須辦理過戶手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一百二十八條規定:“公民之間建立捐贈關系,以交付捐贈財產為前提。被捐贈的房屋,按照書面捐贈合同辦理過戶手續的,視為捐贈關系成立;未辦理過戶手續的,但贈與人已按書面贈與合同向受贈人移交了房屋產權證,受贈人已按贈與合同約定占用和使用房屋的,可以認定贈與有效,但應當責令其辦理過戶手續。”該條規定,捐贈關系的建立以捐贈財產的交付為前提。其中還規定,房產未過戶但房產證已交給受贈人且受贈人已占用、使用房屋的,可視為有效贈與。《合同法》一般規定“捐贈財產的權利轉讓不得撤銷”。將捐贈財產權利的轉移作為設立捐贈合同的標準,與《民法通則》中關于一些問題的意見的規定略有不同。
全國人大常委會于1999年頒布實施《合同法》,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是司法解釋最高人民法院于1987年批準。根據上位法高于下位法、新法優于舊法的原則,合同法的規定應優先考慮。因此,根據《合同法》的規定,必須辦理過戶手續,確認贈與房地產是否成立,而未經過戶的實際占有和使用不能視為贈與房地產的成立。贈與合同成立前,合同可以撤銷,但合同法也規定了幾種不能撤銷的情形。《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條規定:“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前,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性和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經公證的贈與合同,不適用前款規定。”可見,在正常情況下,只要捐贈財產的權利發生轉移,就不能撤銷,但也有幾個例外。根據這一條,經公證的捐贈合同不能撤銷。《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九十二條規定:“受贈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一)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二)不履行扶養贈與人的義務;(三)不履行扶養義務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履行贈與合同規定的義務。”當出現上述法律原因時,贈與人可以提出撤銷贈與,而不論贈與合同的成立形式、贈與是否為社會贈與或者贈與是否完成。綜上所述,根據《合同法》,經過公證的不動產贈與合同一般不可撤銷,但由于房產權屬須對外登記,不動產登記所有人可以買賣房屋。受贈人雖然可以按照贈與合同保護自己的權益,但如果不及時辦理房地產轉讓,受贈人存在一定的法律風險。第二,何時可以撤銷贈與合同?贈與合同是贈與人單方承擔義務的合同,贈與合同可以撤銷。贈與合同的撤銷可以分為任意撤銷和法定撤銷。可以隨意撤銷的贈與合同是指:
1。未經公證的贈與合同,可以根據贈與人的意愿隨意撤銷。贈與合同經公證機關公證的,不得撤銷。贈與合同確定的標的物尚未交付的,贈與財產的所有人仍然是贈與人。標的物交付受贈人、贈與合同已經實際履行或者贈與標的物已經登記機關登記的,贈與合同不得撤銷。
3。捐贈合同確定的對象是救災、公益、扶貧、履行社會公德的,捐贈合同不得撤銷。根據《合同法》第192條規定,受贈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本條規定的贈與合同的撤銷為法定撤銷:。受贈人對贈與人或者其近親屬的嚴重侵害,是指受贈人故意侵害或者唆使他人的行為,情節嚴重的,可以依法撤銷贈與合同,但過失或者故意侵害尚未達到嚴重程度的除外。
2。受贈人應當對贈與人履行扶養義務,故意不履行法定義務的。
3。
以上知識是對“經公證的不動產贈與合同的撤銷能否辦理”問題的回答根據《合同法》的規定,經公證的不動產贈與合同一般不可撤銷,但房屋權屬須登記,簽訂贈與合同而不轉移權屬對受贈人有一定影響。歡迎需要法律幫助的讀者到律霸進行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界定網絡小說侵權
2020-11-15行政命令是否可以提起復議
2020-12-01公司沒注銷對法人影響嗎
2021-02-11企業經營異常怎么消除需要多久
2021-02-09計算機軟件訴訟包括哪幾類
2020-12-09監外執行的適用條件
2021-02-28無證回遷房可以被保全嗎
2021-01-14什么是交通事故傷殘鑒定
2021-02-13交通事故訴訟請求怎么寫
2021-01-16代位繼承和轉繼承的差別有哪些
2021-01-02醫療保險長期未繳納如何賠償
2021-01-01合同形式瑕疵處理
2020-11-18國有農場農用地征收如何補償
2021-03-20跟房屋中介機構訂立合同要知道什么
2021-02-07國企簽勞動合同嗎
2021-01-22公司高管是否有法定競業限制
2021-02-15勞務分包合同適合什么法律
2020-12-07企業停產期間經濟補償金標準
2020-11-17試用期不合格也不肯離職怎么辦
2020-11-18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全文
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