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旨在通過案例說明過錯應作為無效合同的構成要件,并認為對違反合同標的的的處罰應遵循不利于過失方、不損害非過失方利益的原則,以試圖確定合同的成立并收回價格,而不是沒收貨物。案例:乙方有一批貨物要出售,甲方在閱讀樣品后表示愿意購買。2月8日,甲方與乙方協商一致。協議約定,乙方應于3月6日將該批貨物交付給甲方,甲方應在三日內支付200萬元。后來,為了遵守本協議,甲方拒絕了丙方以人民幣190萬元的價格出售類似商品的提議。3月1日,甲方與丁方簽訂合同,將該批貨物以220萬元的價格出售給丁方。3月6日,乙方按期交貨,甲方驗收合格。第二天,這些貨物被公安機關查封為走私貨物。3月29日,乙方催促甲方付款,甲方拒絕付款,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乙方承擔違約責任。在這種情況下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合同標的是走私貨物,禁止流通。因此,甲方與乙方之間的銷售合同違反了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根據《合同法》第52條,本合同無效,不應支持甲方的要求。另一種觀點認為,乙方隱瞞重要事實,致使甲方違背真實意思表示訂立合同,根據《合同法》第54條的規定,該合同構成可撤銷合同。因此,甲方可以要求乙方繼續履行本合同或承擔違約責任。筆者認為:在本案中,兩種觀點的區別在于爭議合同的本質屬性的確定,即甲、乙雙方簽訂的合同是無效合同還是可撤銷合同。兩種不同觀點的結論將直接反映在乙方責任范圍的不同上:在合同無效的情況下,應適用締約過失原則。因此,如果甲方認為本合同是由于善意無過錯而成立或有效的,并且本合同是由于標的物的違法性而無效的,乙方將僅賠償甲方信托權益的損失,并且僅限于履約權益的范圍。信托利益的損失僅包括現有財產的損失,即正損失,如各種費用的支出,而放棄的利息是為履行合同而放棄的訂約機會的利息損失。在這種情況下,甲方的信賴利益包括與乙方訂立合同的各項費用支出、甲方對丙方損失的賠償以及甲方為履行與乙方的合同而放棄向丙方購買同類貨物的190萬元損失,即2-190=10萬元。如果本合同被視為可撤銷,甲方有權要求乙方承擔違約責任。此時,乙方的賠償范圍符合《合同法》第113條的規定,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另一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金額應當相當于違約造成的損失,包括履行合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它將包括積極的損失和損失的利益。利益損失,也稱為消極損害,是指“因損害事故的發生,委托人的財產應當增加,但不得增加的利益。”普通法將其稱為“因違約而受阻的收益”:在正常情況下,或根據計劃的設備,或其他特殊情況下,可以獲得預期的利益,這被視為損失的利益。本案包括前述信托利益損失及甲乙雙方簽訂的合同履行情況,即220-200=20萬元。這些結果的差異引起了各方的極大興趣。同時,同一合同不可能同時適用不同的類似法律,這既是無效的,也是可撤銷的,這是法律原則所不允許的。因此,有必要通過討論無效合同和可撤銷合同的區別來界定合同的本質。筆者希望證明,傳統的概括無效合同的構成有一定的漏洞,即違法因素應包括過錯。1、 這是違法的還是違背了真實意圖?根據《合同法》第52條,合同無效的原因包括: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惡意勾結、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以法律形式掩蓋違法行為;利益;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一般來說,這些合同是非法合同,自然無效,從一開始就無效。一般來說,可撤銷合同是指含義不真實的合同。例如,由于欺詐而訂立的合同是指一方故意隱瞞重要事實或提供虛假信息以誘使另一方違反真實意思的合同。雖然這些合同在一定程度上是非法的,但與無效合同相比,造成的損害是間接的,相對較小,主要損害一方當事人和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分配,它沒有必要的禁止,相反,將權力移交給當事人更為合理。此類可撤銷合同的有效性待定。如果雙方不撤銷合同,合同將繼續有效。只有當雙方要求撤銷合同時,合同從一開始就無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社部:努力實現至2020年農民工工資基本無拖欠目標
2020-12-01屋頂漏水是否屬于工程質保的范圍怎么規定
2021-01-25醫療糾紛中醫院如何舉證
2021-03-22股權轉讓違約要繼續履行嗎
2021-03-17什么是非婚生子
2021-02-12爺爺是否有權利把房子贈予孫子
2020-12-22退婚了還可以再訂婚嗎
2020-11-30交通事故死亡賠償金如何分配
2020-11-16家有“悍妻”施家暴,該怎么辦
2021-02-22按揭房二次抵押最長多久
2020-12-14花錢收別人銀行卡犯法嗎
2021-02-12保全債權是如何保全的
2021-02-08新手購房一般會忽略哪些細節問題
2021-02-202020年勞動合同法關于經濟補償金的法律規定
2020-12-14競業限制幾個月可以解除
2021-01-31能否對離退休人員進行勞務派遣
2020-12-18經紀及管理合同是委托合同嗎
2021-03-05投資保險的常見誤區有哪些
2021-01-24人保產品責任險條款
2020-11-23保險合同糾紛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