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救助,也稱海上救助。從廣義上講,救助方對任何水域內遇險的船舶、貨物或人命的救助構成海上救助。然而,由于根據國際法,營救人員是一項義務,因此任何船舶都有義務在不嚴重危及船舶及其人員安全的情況下營救人員的生命。拯救一個人的生命并不產生賠償要求,而只是在拯救船舶和其他財產的同時拯救一個人的生命,拯救生命的人有權分享合理份額的救援報酬。《中國海商法》第171條規定,海上救助適用于“在海上或與海上有關的通航水域救助遇險船舶和其他財產”。
海上救助是海商法中一項古老而獨特的法律制度。公元前9世紀的《羅得法》對救助補償金的支付也有類似的規定。建立海上救助制度的目的是鼓勵人們救助遇難船舶及其財產,海上救助從單純的救助開始,后來發展為合同救助。在各種合同格式中,最典型、使用最廣泛的是英國勞埃德公司的勞工標準救助合同格式。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也制定了類似的救助合同格式。在傳統海商法中,除了單純的救助和合同救助外,還有一種根據救助方使用的設備、人力和時間支付報酬的救助方法,稱為雇傭救助或實際成本救助。然而,現代海商法將其列為海事服務項目。海上救助的構成要件根據我國海商法的有關規定,設立有效的救助行為或者救助請求權,必須符合下列五個條件:(1)救助發生在海上或者與海洋有關的通航水域。海上風險遠遠大于陸上風險,這是建立海上救助制度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我國《海商法》規定,救助人的救助行為必須發生在海上或者與海洋相連的通航水域。(2)救助對象必須是法律承認的救助對象。中國海商法承認的救助對象是船舶和其他財產。其中,船舶是指《海商法》第三條所稱船舶以及與之有救助關系的其他非軍用、政府公務船舶。也就是說,一艘打撈船舶和被打撈船舶必須是《中國海商法》第三條所指的船舶,而另一艘船舶可以是內河船舶、內湖船舶和總噸位不足20噸的非用于軍事或政府公務的小型船舶。(3)被救對象必須遭遇海上危險。海上危險的存在是發生救助的前提。只有當船舶或其他財產面臨可能造成損失的真空危險時,才有必要進行救助。(4)救助必須是自愿的。自愿原則是海上救助的構成要件之一。自愿,是指雙方的自愿,即救助方提供救助服務的意愿和被救助方接受救助服務的意愿。對救助方而言,自愿意味著他在法律和義務上沒有義務救助遇險的海洋財產。如果打撈成功,他有權獲得打撈報酬,他將不進行救助或承擔任何責任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賠償年限最長不超過多久
2021-02-26滯納金是否屬于行政強制措施
2021-02-25訴訟時效超過20年,法院受理嗎
2021-03-13虛假訴訟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2021-01-24私營企業要求的最低人數是多少
2021-01-04專利復審決定有哪些結果
2021-03-13交通事故對對方主要責任我次要責任怎么賠付
2021-03-15家暴告誡書出臺 取證有新招
2021-02-24破產和解的法律依據是什么
2020-12-01什么是侵占罪,與盜竊罪有何不同
2021-02-07購房合同注意建筑面積縮水
2021-02-13個人產權的住房能否被強制拆遷
2021-01-16未簽訂勞動合同如何認定勞動關系
2020-11-12保姆提供勞務致人損害由誰擔責
2020-12-30投保人壽保險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16人身保險適用補償原則是什么意思
2021-03-16出境旅游保險怎么買
2021-02-08保險合同生效
2020-12-20保險合同的條款形式有哪些
2021-02-132020年人身保險金能否作為遺產繼承
20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