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否具有未遂狀態
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否具有未遂形態。具體理由如下:第一,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客體是不特定多數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財產安全。客觀上表現為以放火、突水、爆炸、投擲危險物品以外的其他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犯罪主體是一般主體,主觀方面由故意構成,故意可以是直接故意,也可以是放任態度的間接故意。有學者認為,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不存在未遂,即造成危險狀態足以危害公共安全時,為危險犯的既遂,否則不構成犯罪。這種觀點一方面混淆了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構成要件,把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險作為犯罪的構成要件,實際上是一種演繹。在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構成要件中增加“足以對公共安全造成危害”是不恰當的類推,也違背了罪刑法定原則和禁止類推原則。另一方面,這一觀點也混淆了犯罪構成要件與犯罪既遂條件的區別,即“危險狀態足以危害公共安全”不僅是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處罰依據,而且是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成立要件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無論將危險理解為行為的屬性還是結果的危險,都成為犯罪的重要構成要件,而不是既遂的標志。這樣必然會得出未遂、預備、中止與犯罪構成不符的結論,這顯然是不能接受的。其次,我國刑法分為總則和分則兩部分。具體規定的規定只是規定了具體犯罪的構成和相應的法定刑。一般認為,我國刑法分則的規定以既遂為模式。因此,刑法第114條和第115條在設置上是獨立的。每一條都是獨立的既遂形態,都有自己獨立的犯罪構成。第一百一十四條不應認定為第一百一十五條的犯罪未遂,而應認定為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第三,根據故意犯罪的行為過程和階段理論,故意犯罪(包括危險犯)總是有一定的發展過程和階段,但不同危害行為的過程和階段在長度和內容上是不同的。它不僅取決于行為本身的特點,而且關系到對行為社會危害性的評價。因此,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一經啟動即不成立。我們還應充分考慮犯罪開始后的發展情況以及是否造成現實危險。
以上是《法學》小編整理的關于“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否存在未遂狀態”問題的內容。我希望它能幫助你。如果您需要法律幫助,歡迎您咨詢律師網全心全意為您服務。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護理費是否可以申請賠付
2021-01-13被判過刑的能參加村委會主任競選嗎
2020-12-10補辦結婚登記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2021-01-21重大安全事故處罰條例
2021-03-14夫妻債務,法律規定解讀
2021-02-01離婚訴訟需要哪些證據
2021-03-23只領結婚證后就離婚能要求男方賠償嗎
2020-12-21女方爭取撫養權的有利條件需要哪些
2021-01-17在合同里約定安全免責條款有效嗎
2021-03-23委托代理的法律后果怎么規定
2020-11-10病假單位會辭退嗎
2020-12-26已登記的地役權的可以單獨申請登記嗎
2021-02-15經濟賠償金如何支付?
2021-02-10工會經費上繳比例是多少
2020-12-10人壽保險無效的情形有哪些,人壽保險索賠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10如何認定投保人違反告知義務
2020-11-14保險合同中無須注明的條款包括違約責任和爭議處理
2020-11-26被保險人遭故意傷害 保險公司不能免責
2021-01-17允許保險外匯資金境外運用有哪些好處
2021-01-29保險法釋義 第一百六十七條
2021-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