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安機關偵察案件或法院審理案件的過程中,為了查明事實的真相,有時候會需要證人證言作為證據。但實踐中會發生案件當事人對證人進行打擊報復的行為,這種行為會涉嫌構成打擊報復證人罪,那犯打擊報復證人罪嚴重嗎?律霸小編為您提供了相關內容,相信會對您有所幫助。
一、犯打擊報復證人罪嚴重嗎?
根據我國刑法規定,犯打擊報復證人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打擊報復證人罪的構成要件
1、客體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公民的民主權利和國家機關的正常活動。這里的民主權利是指公民的批評權、申訴權、控告權和檢舉權。這些權利是我國公民享有的重要的民主權利,是公民行使管理國家權利的一個重要方面,受到國家法律的嚴格保護。我國憲法第41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于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對于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對于公民的申訴、控告或者檢舉,有關國家機關必須查清事實,負責處理。任何人不得壓制和打擊報復。”為了切實保障憲法賦予公民的上述權利的實現,本法對侵犯公民的上述權利的行為規定了打擊報復證人罪。本罪不僅侵犯了公民的民主權利,而且還嚴重損害了國家機關的聲譽,破壞了國家機關的正常活動。侵害的客體是復雜客體。刑事訴訟法第49條規定,保障證人及其近親屬的安全,打擊報復證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本罪侵害的對象,只限于證人。證人是指是在訴訟過程中已經依法提供證明的證人,包括在各種訴訟過程中依法向法院提供證明的證人以及在刑事訴訟中問公安、檢察等司法機關提供證明的證人。知悉案情但尚未作證的人,不是本罪的對象。證人的親友本不是本罪的對象,但是通過加害證人親友的方式打擊報復證人,可按本罪處理。
2、打擊報復證人罪客觀要件
對證人進行打擊報復的行為方式很多,如制造種種“理由”、“借口”,非法克扣證人的工資、獎金等;將證人調往臟、累、苦的崗位工作或者借口將證人調離本單位;給證人降級、降職、降薪;對證人的提職、晉升及職稱評定予以壓制:開除證人的黨籍、公職或者予以解雇;非法關押證人、組織批斗證人;對證人或其近親屬進行騷擾;等等,不論行為人采取何種方式,對構成本罪均無影響。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對證人進行打擊報復,往往是行為人濫用手中的職權,假公濟私。同時,還有一部分是行為人沒有利用手中職權而是出于打擊報復的目的,對證人采用恐嚇、行兇、傷害等手段進行報復。這種具體行為如不能獨立構成犯罪,可以本罪論處;如能獨立成罪,則應按相應的罪名定罪處罰。
打擊報復證人,但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一般不以犯罪論處,可予批評教育,或者給予相應的行政紀律處分。打擊報復證人情節嚴重的,為量刑上的考慮因素(加重情節),所謂情節嚴重,一般是指:致使被害人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或者其他權利受到嚴重損害的;手段惡劣的;致人精神失常或自殺的;以及造成其他嚴重后果的。
3、打擊報復證人罪主體要件
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凡達到刑事責任年齡且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成為本罪主體。
4、打擊報復證人罪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方面必須是直接故意,并且具有打擊報復證人的目的。如果沒有報復陷害的目的,而是由于政策水平不高,思想方法主觀片面,工作作風簡單粗暴,對事實未能查清等原因,對證人處理不當,致使其遭受損失的,屬于工作上的失誤,不構成犯罪。
知道了打擊報復證人罪情節嚴重最高可以被判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就不會有犯打擊報復證人罪嚴重嗎這樣的問題了。證人對于查清案件事實有著重要的作用,證人的人身安全應受到保護,無論當事人以何種方式打擊報復證人,只要造成證人身體或心理上受到嚴重損害的,都應承擔刑事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夫妻離婚怎么辦手續
2021-02-10法院的離婚程序是什么?
2021-01-19配偶出軌想離婚怎么辦?
2021-02-20無孩子離婚協議范本是怎樣的?
2021-01-07最新離婚協議書格式
2020-11-13離婚協議書范文簡單范本是什么
2021-03-25哪些證據能夠證明夫妻感情破裂?
2021-03-11離婚官司怎么打以及需要注意的問題
2020-11-25離婚后女方不給撫養費怎么辦
2021-03-12撫養權變更去哪里公證?
2020-11-26離婚后還可以要求增加孩子的撫養費嗎
2020-12-03監護人證明哪里開具?需要準備哪些材料?
2020-12-05子女撫養費司法解釋
2020-11-15非婚生子女有出生證明嗎?
2020-11-14監護權與撫養權的區別有哪些?
2021-01-20監護人的職責是什么
2021-02-22男方無財產拒付撫養費被拘留幾天?
2021-01-092020年山東省計生條例是怎樣的?
2021-01-08訴訟離婚孩子撫養權怎么判
2020-12-09支付被撫養人生活費的法律依據有哪些,怎么計算?
202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