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國家公職人員,我國每年都會招募一大批公職人員,來服務公共事業,隨著公務員隊伍的逐漸壯大,為了有效地管理和監督公務員,國家出臺和制訂了公務員法,今天小編先帶大家來了解一下“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全文及釋義第1條是什么?”的相關內容吧。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全文及釋義 第一條 為了規范公務員的管理,保障公務員的合法權益,加強對公務員的監督,建設高素質的公務員隊伍,促進勤政廉政,提高工作效能,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釋義】本條是關于立法目的和根據的規定。
一、制定公務員法的必要性。
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貫徹依法治國、實現干部人事依法管理的需要。
憲法明確地規定了我國法制建設的目標,即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黨的十六大提出,到2010年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黨要“堅持依法執政”。干部人事管理法律規范是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干部人事管理的法治化是依法治國的重要內容。建國五十多年來。我國一直沒有一部干部人事管理的綜合性法律。公務員法的制定頒布,填補了這一空白,具有里程碑意義。
二是進一步完善公務員制度的需要。
1993年8月,國務院制定頒布了《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在各級國家行政機關建立和推行公務員制度,并在黨的機關、人大機關、政協機關以及民主黨派、群團機關參照試行。10多年來,公務員制度的推行促進了機關干部人事管理的科學化、民主化、制度化,對優化干部隊伍、促進勤政廉政、增強干部隊伍活力、提高工作效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社會各界普遍認為這是一項成功的改革。同時,暫行條例頒布十多年來,我國的政治經濟社會各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斷深化,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許多新的成果,需要通過立法,進一步加以總結完善。
三是加強國家管理,為社會提供高效優質服務的需要。
國家的一項重要職能是為社會提供服務,而其服務職能是由廣大的公務員的工作來實現的。公務員的工作質量和效率直接影響國家機關工作的質量和效率。通過制定公務員法,對公務員的義務、權利和管理作出全面具體的規定;通過對公務員的嚴格要求、嚴格管理、嚴格考核,提高公務員的素質,規范公務員的行為,加強對公務員的監督,保障公務員的權利,使公務員為社會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
二、公務員法的制定過程。
公務員法的起草制定,大致經過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2000年8月到2004年3月,研究起草階段。2000年8月,中組部、人事部在深入調查研究,總結暫行條例實施經驗的基礎上,著手研究起草公務員法,組建了一個實際部門和專家學者相結合的起草班子。起草工作中,認真總結暫行條例頒布實施的經驗,深入研究近十年來干部人事改革的新成果,廣泛比較研究世界各主要國家公務員制度發展的情況,經反復研究論證,形成了公務員法草案送審稿,由人事部于2004年3月報送國務院。
第二階段是2004年3月到2004年12月,國務院審查提出議案階段。國務院法制辦收到草案送審稿后,立即征求了各中央部門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以及有關民主黨派的意見。在此基礎上,法制辦會同中組部、人事部對送審稿作了反復研究修改,形成公務員法草案,并報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
第三階段是2004年12月到2005年4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國家主席簽署公布階段。2004年12月25日,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將公務員法草案列人議程,人事部部長張柏林受國務院的委托,在常委會全體會議上作關于公務員法草案的說明,隨后常委會分組會議對草案進行了審議。會后,法制工作委員會將草案印發中央有關部門、各地和法律教學科研單位征求意見;法律委員會、內務司法委員會和法制工作委員會還聯合召開了三個座談會,聽取中央有關部門和部分專家的意見。法律委員會于2005年4月先后兩次召開會議,根據各方面的意見,對草案進行了逐條審議,提出了修改意見。2005年4月2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召開,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胡光寶在全體會議上作關于公務員法草案審議結果的報告,隨后會議對草案二次審議稿進行了分組審議。會議期間,根據常委會組成人員的審議意見,作了進一步的修改完善,4月27日由常委會全體會議表決通過。當日,國家主席胡錦濤簽署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三、制定公務員法的指導思想與宗旨。
立法的指導思想和宗旨是一部法律的基點,它為立法活動指明方向和提供理論依據,對于確定法律的原則、設計法律制度、起草擬訂條文、處理解決分歧意見等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制定公務員法的指導思想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黨的十六精神,堅持黨管干部的原則,體現現行干部管理體制的要求,改革和完善公務員制度,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組織保證和人才支持。
公務員法的立法宗旨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規范公務員的管理。
制定該法的直接目的來看,就是為了使公務員的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也就是說,總結長期以來黨和國家干部人事管理的經驗,借鑒國外人事行政管理中有益的、科學的管理原則和管理辦法,形成科學合理的公務員管理規范,以保證公務員管理的科學化和法制化。
二是保障公務員的合法權益。
權益包括權利和利益。在實踐中,公務員的權益受到各種不法的侵犯的肯定時有發生,比如:有些地方長期拖欠工資,沒有按時足額地發給工資、退休金等;有的公務員在職務升降、考核等工作中受到不公正待遇等。這些肯定嚴重影響和挫傷公務員工作的積極性,需要努力避免和克服。因此公務員法把保障公務員的合法權益作為立法宗旨之一。
三是加強對公務員的監督,促進勤政廉政。
公務員是國家的公職人員。為了防止公務員濫用手中的權力,對公務員的義務、紀律需要特別的要求。對公務員的這種特別要求不同于對普通公民的要求,也不同于對一般的在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工作的公職人員的要求。為了加強對權力的監督和制約,需要加強對公務員的監督。
四是建設高素質的公務員隊伍,提高工作效能。
在新形勢下,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推進民主法制建設,做好經濟調節、市場監管、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等工作,需要造就一批高素質的人才,需要有一套公務員從事公務活動的科學、民主的行為規范。這就需要在制度和機制上吸引優秀人才加入到公務員隊伍,在他們加入到公務員隊伍后,通過培訓、緞練等各種形式提高公務員隊伍的素質;需要進一步完善公務員的行為規范,強化公務員的服務意識和效率意識,以最少的投人爭取最大的管理效益,不斷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能。
四、制定公務員法的依據。
本法的立法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憲法對國家機關的工作制度、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權利義務,以及中央和地方各級政權機關的職權與組織制度等作了規定。憲法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國家的根本政治制度,規定了國家機構實行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原則。憲法第二十七條還規定:“一切國家機關實行精簡的原則,實行工作責任制,實行工作人員的培訓和考核制度,不斷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反對官僚主義。”“一切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必須依靠人民的支持,經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聯系,傾聽人民的意見和建議,接受人民的監督,努力為人民服務。”這些規定都是制定立法的直接依據。
該法的制定明確表明了為什么要制定公務員法,其制定的依據和指導思想是什么,該法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規范了公務員的相關行為規范,起到了很好的監督和管理作用,同時也表明了國家對于服務民眾的決心。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的債務怎么認定
2021-02-08離婚公證書要怎么寫
2020-12-22夫妻離婚房子有貸款怎么過戶?
2020-12-09新婚姻法女方提出離婚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2021-01-11協議離婚的條件是什么?
2021-02-022020最新離婚協議書范文
2020-12-10上海法院起訴離婚程序是怎樣的?
2021-01-30婚外情離婚財產法院怎么分割?
2020-12-31辦理離婚手續需要多長時間
2021-02-26訴訟離婚訴訟費需要花多少錢?
2020-11-13現役軍人離婚案件管轄權如何確定
2020-12-04訴訟離婚程序是怎樣的?
2021-03-12離婚法起訴程序有哪些規定
2021-01-23離婚答辯狀格式是什么?該怎么寫?
2020-12-20非婚生子女撫養權糾紛如何解決
2021-01-23離婚后孩子撫養費給到什么時候
2021-02-062020年子女撫養費的計算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20監護人能換嗎?怎么才能更換監護人?
2020-11-13離婚案件孩子撫養權問題有哪些?
2020-11-13協議離婚孩子撫養權的規定有哪些?
2021-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