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秘密定義
商業秘密(Business Secret),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 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并經權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 因此商業秘密包括兩部分:非專利技術和經營信息。如管理方法,產銷策略, 客戶名單、貨源情報等經營信息;生產配方、工藝流程、技術訣竅、設計圖紙等技術信息。商業秘密關乎企業的競爭力,對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有的甚至直接影響 到企業的生存。
商業秘密和其他知識產權(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等)相比,有著以下特點:
1、非公開性
第一,商業秘密的前提是不為公眾所知悉,而其他知識產權都是公開的,對專利權甚至有公開到相當 程度的要求。
2、非排他性
第二,商業秘密是一項相對的權利。商業秘密的專有性不是絕 對的,不具有排他性。如果其他人以合法方式取得了同一內容的商業秘密,他們就和第一個人有著同樣的地位。商業秘密的擁有者既不能阻止在他之前已經開發掌握該信息 的人使用、轉讓該信息,也不能阻止在他之后開發掌握該信息的人使用、轉讓該信息。
3、利益相關
第三,能使經營者獲得利益,獲得競爭優勢,或具有潛在的商業利益。
4、期限保護
第四,商業 秘密的保護期不是法定的,取決于權利人的保密措施和其他人對此項秘密的公開。一項技術秘密可能由于權利人保密措施得力和技術本身的應用價值而延續很長時 間,遠遠超過專利技術受保護的期限。
我國有關法律從不同角度對商業秘密加以了保護。
第一
從商業秘密持有者與侵害商業秘密者之間的關系看,除了雙方沒有任何關系,但侵害者通過不正當手段,如盜竊、利誘、脅迫等侵害商業秘密情形外,侵害商業秘 密主要發生在買賣、承攬、授權、雇傭關系中,其中在雇傭關系中是最容易發生侵害商業秘密行為的。反不正當競爭法對通過不正當手段侵害商業秘密的 行為作了規范。
合同法對存在民事合同關系情形下侵害商業秘密的行為作了規范。反不正當競爭法對存在保守商業秘密約定或者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要求的情形 下的侵害商業秘密的行為作了規范,這包括民事主體之間的合同約定和雇傭關系下的約定。公司法、刑法主要對存在
勞動關系的侵害商業秘密的情形作了 規范。
第二
在存在勞動關系的情形下,現有法律對商業秘密的保護都有一個前提,即都是
勞動者自 營或者為他人經營,不包括勞動者到其他企業中工作的情形。公司法第一百四十八條規定,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 程,對公司負有忠實義務和勤勉義務。第一百四十九條規定,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有未經股東會或者
股東大會同意,利用職務便利為自己或者他人謀取屬于公司 的商業機會,自營或者為他人經營與所任職公司同類的業務;擅自披露公司秘密;違反對公司忠實義務的其他行為。董事、高級管理人員違反前款規定所得的收入應 當歸公司所有。如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的是經營者,根據該法第二條的規定,經營者是指從事商品營利性服務的
法人、其他經濟組織和個人。
第三
不同法律對商業秘密的保護范圍不同。反不正當競爭法的保護面寬,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反不正當 競爭法對侵害主體的資格沒有限制,所有知曉商業秘密并違反約定或者規定的勞動者,都可以構成侵害商業秘密。公司法規定的侵害主體為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刑 法則規定的是國有公司、企業的董事、經理。其次是反不正當競爭法既保護非專利技術,也保護經營信息。而公司法和刑法則主要保護商業機會,商業機會包括經營 信息,但不包括非專利技術。
最后
是反不正當競爭法不僅規范勞動者工作期間的保守商業秘密行 為,而且規范勞動者離職后的保守商業秘密行為。而公司法和刑法只是規范勞動者任職期間的保守商業秘密的行為。
方法包括:獨立開發獲得;合法購買;從公開渠道觀察獲得;合法接受許可獲得及通過反向工程獲 得等。
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條的規定,下列行為屬于侵犯他人商業秘密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1、企業高級管理人配備專用傳真機。因為,高級管理人員一般會有單獨辦公房間,而其他不相關人 員不能隨意進入其房間,這樣,對方在傳真時,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就可以直接收到傳真,不需要經過其他中間環節。有時,高級管理人員會讓秘書收發傳真,但是, 對于企業核心商業秘密的文件,我們認為企業高級人員宜直接收發,減少信息傳播的不必要環節。
1、配備專用打印機。對掌握企業商業秘密的人員特別是企業高級管理人員,配備專用打印機,可以 避免打印文件內容被他人知悉。由于信息一旦被不相關人員知悉,就不像電腦刪除文件一樣簡單了,很可能這一信息就會成為要挾公司的砝碼或競爭對手的有利武 器。
1、設置電腦進入密碼
無論是臺式電腦還 是手提電腦,許多員工包括管理人員,經常在下班后或外出時,將電腦放在公司里,這樣,若有不正當想法的員工或其他人,就有可能偷偷打開電腦,查看、拷貝電 腦里的商業秘密。因此,存儲商業秘密的電腦不設置進入密碼會讓竊密分子如入無人之境。所以,為了避免他人擅自使用自己電腦而造成泄密,因此,建議企業對所 有電腦特別是掌握企業商業秘密的人員的電腦設置密碼,這樣,其他人即使啟動了該電腦,也無法正常進入。還有一種情形企業也應注意,即有的人會暫時離開自己 的電腦,有的人會因一時疏忽而忘了關電腦,即使設置了開啟密碼,他人仍可在這一時間段內進入該電腦。筆者就曾處理過這樣的一個案件,有一大公司的銷售部經 理下午有應酬外出了,但忘了關閉電腦,晚上,一位內部員工用光盤刻錄機刻錄了其工作電腦中的包括產品設計在內的大量商業秘密。為了防止這一情況,應設置定 時鎖定電腦程序,即電腦處于不使用狀態經過一定時間,電腦會自動閉屏,若要再次使用,電腦會自動要求輸入密碼,這樣,即使暫時離開電腦或因其他原因而未關 電腦,電腦在經過一定時間后將處于閉鎖狀態,他人無法進入該電腦,這樣,可以避免竊密者利用這一時間竊取商業秘密。
2、 設置文件進入密碼
為了防止企業秘密電子文件被不相關人擅自打開或被竊取等,可以設置文件密碼。其作用是凡是要打開此文件,必須輸入密碼,這 樣,即使該文件被他人竊取或在傳輸過程中被不相關人獲取等,也不能知悉該文件中的商業秘密內容。
3、設置文 件禁止復制
當企業的商業秘密文件存儲電腦中不希望被他人復制時,可以設置禁止復制。這種做法,特別適用于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及企業存儲的重要 商業秘密。有些商業秘密內容多且很詳盡,單憑頭腦是無法記憶的,因此,即使有人在很短時間里草草看了一下,也不能記住全部內容。如果設置了禁止復制,那 么,該文件里的商業秘密就不容易被泄露。企業對哪些文件設置禁止復制應有所選擇,不宜任意擴大禁止復制的文件范圍。
4、 拆除軟盤、usb接口及光盤刻錄等
現在,商業秘密泄密的重要途徑就是用u盤等直接從電腦中拷貝出來帶出公司,并且不易被發覺。因此,企業應 根據內部工作需要,對凡是不需要上述外接設備的工作人員的電腦,將有關接口予以拆除,防止有人通過上述方法竊取商業秘密。
5、電腦內容清除
企業經常會有人員流動,比如工作調動,從一部門到另一部門,也可能是員工離職而聘用新員 工,因此,單位經常會將以前使用過的電腦安排給員工使用,這可能會泄露商業秘密。因為在使用過的電腦里可能有大量的客戶來往信息等商業秘密,如果不予以全 部清除,那么后面的員工一般都會帶著好奇的心理仔細查看該電腦里的所有文件,這樣,商業秘密會增加被泄密的風險。因此,凡是給員工安排工作電腦的,只要不 是新電腦,務必要讓企業內懂電腦的工作人員清除該電腦中前員工遺留的所有不必要的信息。
6、設置內部網絡應 避免包含商業秘密信息
許多企業都設置了內部網絡,員工可以便利地獲得企業固定格式的材料、經驗等,但是,許多企業將公司的客戶詳細信息等也 放在內部網絡上,而且也有其他掌握商業秘密的人員為了避免其工作電腦出現意外而將商業秘密信息在內部網絡的個人文檔中存儲,這是很危險的。這樣,其他員工 很容易通過內部網絡獲得企業的商業秘密,所以,企業應做到,涉及企業商業秘密的不要放在內部網絡上,同時也應教育員工不要將包含商業秘密的文件存儲在內網 上。
7、安裝電腦操作歷史記錄程序
安裝這一程序的作用是可以保留該電腦中所有的操作的歷史記 錄。如果該電腦中的商業秘密文件被竊取或被他人查看等,就可能通過該歷史記錄來反映何時被竊取或竊看等信息,這樣有助于發現商業秘密泄密事實與查出事實真 像,并且還可以作為證據使用。
1、涉密計算機不上網
如今,黑客技術已 經達到通過網絡偵訊到聯網的計算機內的硬盤上的信息,因此,涉密計算機上網,會非常危險。所以,企業應將存儲企業的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商業秘密及具有重要經 濟價值的商業秘密的計算機單獨置放,不要聯接互聯網。對于一般的商業秘密,相關人員應注意,若要上網,應事先用u盤等將商業秘密文件全部復制出來,在將計 算機內所有商業秘密信息全部刪除后再上網。這樣,通過涉密信息不上網,上網信息不涉密,防止黑客通過間諜手段竊取企業商業秘密。
2、限制網絡聊天,禁止安裝攝像頭
很多員工在工作時間喜歡上qq、msn等進行網絡聊天,由于上述網絡聊天 都有即時發送文件功能,容易將企業商業秘密通過網絡聊天途徑泄密,因此,為減少商業秘密泄密的危險,企業應禁止普通員工進行網絡聊天。當然有些企業,需要 通過msn聯絡業務等,企業可以允許特定員工使用 msn,這樣既可以有效保護商業秘密,也可以不影響企業業務發展。企業應禁止安裝攝像頭,因為通過攝像頭不但可以將企業內部的經營活動全部暴露給競爭對 手,而且也可以通過直接對準載有商業秘密的文件而泄密。
3、禁止擅自下載、安裝與工作無關的程序
由于有些程序會帶有間諜軟件,若擅自下載與工作無關的程序,很可能不經意間就被安裝了間諜軟件,所以,為保護商業秘密,員工不得下載與工作無關的程序。
4、通過網絡監控,監視企業信息傳播
通過網絡發送信息的途徑很多,有前面提到的qq、msn等,最常見的 就是電子郵件。如今企業泄密的重要途徑就是通過電子郵件實現的。因此,企業通過監視內部員工的電子郵件,可以最大限度的防止商業秘密泄密。但是,電子郵件 涉及到個人隱私及通信自由的法律問題,企業處理不當,不但會引發員工的對立情緒,而且還可能被認定為
侵權,所以,企業實施網絡監控務必要采取正確的方法。 首先,應明確告知員工網絡監控情況,讓員工對公司的網絡監控予以認可與理解,同時,也可以證明企業主觀上不具有過錯。其次,為員工提供工作電子郵箱,并要 求員工一律通過工作郵箱收發郵件,企業有權隨時檢查,并要求員工不要使用工作郵箱收發個人郵件。若需收發個人郵件,要求其通過個人郵箱。因工作郵箱是企業 為工作目的而設立,并且利用的是企業的資源,從法理上講,企業應有權作出上述要求。因此,企業通過網絡監控,可以了解企業內部信息傳播的情況,同時,也具 有事先約束員工保守商業秘密的效果。
1、簽訂競業限制協議。簽訂競業限制的目的是為了防止離職 人員使用其掌握的商業秘密與企業進行競爭。但是,企業對于簽訂競業限制有諸多誤解,認為只要規定在離職后一定年限內不從事與企業競爭的事業就萬事大吉了, 而不約定
補償金,其實不然。合同應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則,企業若單方面限制離職人員的就業權,而離職人員未從這一義務中得到任何權利,那么,這一規定是不 公平的,在實踐中,法院一般會認定這樣的競業限制協議無效。既然這樣的約定無效,當然不能起到防止商業秘密泄露的作用。另外,有些企業在員工離職時才要求 與其簽訂競業限制協議,這種做法不利于保護商業秘密。因為離職往往有多種原因,有些員工已與企業產生了矛盾,所以,此時,離職員工一般不會與企業再協商簽 訂競業限制協議。所以,企業應與離職員工簽訂一份合法有效的競業限制協議,同時,應選擇在企業錄用該離職員工或該離職員工開始掌握企業商業秘密時簽訂競業 限制協議,避免競業限制協議無效或無法
達成協議而使商業秘密泄露。